土屋满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10003863
颗粒名称: 土屋满城
分类号: I
摘要: 我曾在散文《楼〉里写道,银川只有两座不称其为楼的楼,一是羊肉街口西侧的小砖楼,一是宁夏日报临街的小木楼。此外,走遍银川所有街巷,全是清一色的土坯小屋。 不过,也有质量好的,我去过两处,一处是马鸿逵当年的居室,另一处是与他官阶有当的一个人的宅院,虽然木柱框架,砖墙,却仍然是泥抹平顶。犬概因为银川历来缺雨少雪,所以既不见南方的草屋, 也不见北方的瓦屋,而是清一色平顶土房。每年需上房泥,一下雨泥土冲进没有下水道的大街小巷,到处是泥,这正是旧时银川的一大景观。 南门里是旧时银川市的门面,现小吃街一段,过去都有木柱前廊,只是年久失修,很显破旧,低矮。自然都是平顶土坯房,我曾去过几处,屋内青砖地或干脆土地
关键词: 文学 文学作品

内容

我曾在散文《楼〉里写道,银川只有两座不称其为楼的楼,一是羊肉街口西侧的小砖楼,一是宁夏日报临街的小木楼。此外,走遍银川所有街巷,全是清一色的土坯小屋。 不过,也有质量好的,我去过两处,一处是马鸿逵当年的居室,另一处是与他官阶有当的一个人的宅院,虽然木柱框架,砖墙,却仍然是泥抹平顶。犬概因为银川历来缺雨少雪,所以既不见南方的草屋, 也不见北方的瓦屋,而是清一色平顶土房。每年需上房泥,一下雨泥土冲进没有下水道的大街小巷,到处是泥,这正是旧时银川的一大景观。 南门里是旧时银川市的门面,现小吃街一段,过去都有木柱前廊,只是年久失修,很显破旧,低矮。自然都是平顶土坯房,我曾去过几处,屋内青砖地或干脆土地,颇感阴湿。中山北街则更破败了,历年已久的土房东倒西歪,每次从那里经过,我就想不知何时此处能变新房,还有,应保留一处旧屋,辟为教育场地,供后人不忘昨天。 不知何故,最使我记忆深的是新城路边的几间土屋,有的因地陷小小土屋一头低垂,使人想到随时可能倒塌,每次去火车站或新市区从那里路过,我都禁不住要看它几眼,猜想这些旧房的年龄。 银川的房子虽然都是土墙平顶,但有木框架者为上等,听说都是旧时有钱人盖的。某年某月,我有幸搬了一间木框架房。房子高大,顶棚是扎苇棚糊纸,因年久已看不出当时的花色,上面有一窝老鼠, 不时在纸顶上撒欢。全屋约三张双人床大小,墙皮因盐碱而剥落,地上潮湿异常,不得不铺一层石灰。门是双扇旧门,窗是木方格窗。遥想新建之时,此屋尚不错,只是土墙土地,经不住银川特大的盐碱进攻, 而变成了我住时的老态丑陋。 知足者常乐,当年我住上了这么一间高级房,小虽小点,尤袪n满足之至。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