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冷了黄包车热了出租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10003725
颗粒名称: 银川冷了黄包车热了出租车
分类号: U12
摘要: 去年10月1日,银川市所有的客运出租小汽车全部开始使用计价器,并对其收费标准作了新的调整:只要不出市区,小轿车基价6元,“面的”5元,几个人合乘一车人均不过二、三元钱,比黄包车还实惠。
关键词: 银川 黄包车 出租车

内容

去冬以来,银川市的人力黄包车无疑遇到了有“史”以来最“寒冷”的气候。在此之前,无论是白夭还是夜晚,数百辆黄包车载着乘客繁忙地穿梭于大街小巷,可谓银川市一景,鼎盛时期,城市人口不过50万的市区竟一下子冒出了80多个租车行。然而,从去年10月以来,一派红火的黄包车客运市场骤然趋冷,全市登记在册的8905辆)黄包车有一半闲置,从业人员也由原来的2000多人锐减至500多人。与此相映照的是,过去一向是零零散散、相对冷落的出租车却意外地火了起来。全市的200多辆出租车,迎来了行车史上第一个阳光灿烂的春天。这当然得益于越来越多的市民进入了 “打车族”的行列。据介绍,去年10月以来,“打车”的银川市民比往年增加了40%至60%,并且呈逐月扩大的趋势。黄包车的失宠与出租车的走俏,尽管有着银川市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和生活节奏变快的因素,但关键还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起了调节作用。原来的银川出租汽车,普遍不打表,不分路程长短,不论车型档次,起价一律收费10元,本地市民嫌贵,外地游客怕宰,纷纷去乘坐相对实惠的黄包车。许多出租车的业主们难耐整天跑空车、守空门的寂寞与尴尬,数次向市政府有关部门请求下调车价。而此时曾大受欢迎的黄包车却走入了 “歧途”,少数业主服务、价格的随意和不规范,由此失去了原来最具竞争力的优势一价簾、方便。去年10月1日,银川市所有的客运出租小汽车全部开始使用计价器,并对其收费标准作了新的调整:只要不出市区,小轿车基价6元,“面的”5元,几个人合乘一车人均不过二、三元钱,比黄包车还实惠。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