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源共享的传统被打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10003567
颗粒名称: 新闻资源共享的传统被打破
分类号: G80-056
摘要: 但这股对传统新闻观念的冲击毕竟从正面形成了强烈的效应。根据约定,本版两位作者用最短的一句话概括此次采访的感受。
关键词: 新闻资源 资源共享

内容

我们在出事当天11时10分赶到体育馆时看到这样一幕,被拦在门外的那些业余“记者”,先是苦苦哀求武警,继而转向熟或不熟的记者以及工作人员。进不去在门外乱转打探着消息,“混”进去的抓住机会竞相抢拍。他们的敬业精神甚至超过专业记者,给我们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在现场实施团队作战的电视台和报社唯恐漏掉新闻,每当文字记者回去发稿时,摄像记者始终留守蹲候,有一部分记者直到下午4时左右才撤离现场。新闻资源的竞争同时也体现在设备优劣的竞争上,一位大企业的专职宣传干部装备优良,一手举着“索尼”微型采访机;另一手用“139”手机与外界保持联络。北京某大报的位驻宁记者虽然受到行业报的限制,但还是赶到现场拍了整整3卷胶片,活一出来都属一流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次事故报道中依靠静态文字表达新闻的报纸在受报纸特有的局限下也尽可能地进行了迅速报道。宁夏日报的马宏祥在4月8日和4月10日发表了对事故最具权威的报道,银川晚报记者也用大量的图片和文字冷静地向读者展示了灾难瞬间留下的永恒。这是电视新闻所无法替代的。对银川体育馆坍塌事故的报道,创下了我区新闻史上“时间、空间、参加记者人数”的三项第一,为“新闻”背后的新闻人带来了锤炼和洗礼°新闻记者敏锐的思维和充沛的精力保证了这次任务的圆满完成。但与此同时,由于经验和能力所限以及缺少资深的一线记者,期间采回的新闻,短平快的多,有深度有见解的少,特别是让观众不仅能知道事件的本身而且可以全面了解事件背景的连续、跟踪、滚动报道还未见到。但这股对传统新闻观念的冲击毕竟从正面形成了强烈的效应。根据约定,本版两位作者用最短的一句话概括此次采访的感受。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