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体育馆坍塌现场报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10003566
颗粒名称: 同是体育馆坍塌现场报告
分类号: G80-056
摘要: 事故发生后,宁夏电视台新闻部的记者毛同健和关楠也迅速赶到现场,救护车尖利的笛声,令毛同健的神经绷得更紧,职业的直觉告诉他,两名记者,一台摄像机肯定不够,必须增兵,这位经历过多次重大采访活动被人称为“快枪手”的电视记者,和同伴分工协作,自始至终没让现场新闻“跑场”和漏掉,他们这个小组还抓拍了第二次坍塌以及那位受困民工从废墟中被救的瞬间。
关键词: 新闻 体育馆坍塌 现场报告

内容

出事那天10时55分,银川电视台新闻部记者屈晓忠在去单位的半路得知坍塌消息,职业的敏感驱使他奔向公用电话给台里报信。新'闻部得悉后火速派李文学等三位记者前去增援。由于事故真相不明,为了安全起见武警将现场封锁。李文学等3人如愿进去,而没带记者证的屈晓忠任凭怎么软磨硬泡,还是被铁面无私的武警挡在门外。无奈之下他只好在大门外采访幸免于难的民工和家属。李文学后来抱来一大摞资料带回忆,武警、公安、解放军官兵轮番用手刨着废墟、扒开瓦砾。往往有一个民工得救,各式话筒、采访机像猛然收拢的皮筋一样递到目标鼻子底下。他们各自分工,一人摄像、一人提问,一人观察做手记,并随时调整镜头捕捉机会。丝毫没有喘息的余地。许多同行在事后告诉我们,原来以为自己还算敬业,但经历这次采访后,感到平时的惰性暴露无遗,那一刻真想三头六臂集采、编、播、制作十八般武艺一齐上,这种感受即使通过几十次采访也无法体验釆访中我们让现场的记者回过头来表达当时“临战”的心态。李文学,临场镇定才能发挥自若。邬新民(宁夏有线电视台新闻部记者):三个字,抢、逼、围。钱璐(北京某大报驻宁记者):镜上留“情”,笔下留“人”。屈晓忠:对同行提个醒,有事没事都带上记者证,那可是干咱这行的通行证呀!事故发生后,宁夏电视台新闻部的记者毛同健和关楠也迅速赶到现场,救护车尖利的笛声,令毛同健的神经绷得更紧,职业的直觉告诉他,两名记者,一台摄像机肯定不够,必须增兵,这位经历过多次重大采访活动被人称为“快枪手”的电视记者,和同伴分工协作,自始至终没让现场新闻“跑场”和漏掉,他们这个小组还抓拍了第二次坍塌以及那位受困民工从废墟中被救的瞬间。事后,中央电视台的一位编辑发出感慨:“这两组镜头比韩国“三丰倒塌事故的同类画面更为震撼人心。”此次事故报道,宁夏电视台共派出四个小组分头作战,终于抢在当天的“宁夏新闻”里播出头条,并在随后的7时43分插播了区市领导慰问受伤民工的画面,使民工家属的情绪得到了稳定。在完成当日的播发任务后,他们还和中央电视台合作上了《时空报道》,4月10日7时51分至8时13分,中央台共播出有关银川体育馆坍塌事故三条新闻。其中宁夏电视台新闻部胡毅对事故调査的初步分析,被播音员纳森加上“本台今天凌晨1时从宁夏收到的最新消息”这句导语后播出。不到25分钟时间里由中央电视台连播3条内容相同的新闻,这在宁夏新闻历史上尚属首次。在抢险的同时,武警宁夏总队的王兴胜等人以独辟蹊径的思路进行了报道,除了他们的消息被中央电视台选播外,部队首长那句“既要迅速抢救受伤民工,又要保证自身安全”的叮嘱,被观众和同行称为最有人情味的同期声。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

相关人物

李文学
相关人物
王兴胜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