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名印赏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10003520
颗粒名称: 古今名印赏析
分类号: K877.6
摘要: 吴昌硕 原名俊,字昌硕,号苦铁。他开创了一代雄厚拙朴、高浑苍劲的印风。他的印风在中外金石界留下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日本篆刻界将吴昌硕奉为明清以来最伟大的篆刻巨匠。
关键词: 吴昌硕 印章

内容

吴昌硕 (1844—1927年)原名俊,字昌硕,号苦铁。浙江安吉县人。现代书法大师沙孟海,曾任西泠印社社长,在1984年纪念吴昌硕诞生140周年大会上说:“吴昌硕先生是我国历史上兼擅诗、书、画、印四门学问一不但兼擅,而且四门学问都列为第一流的全能艺术家。” 昌硕先生对于篆刻下过很深的功夫,能从秦汉印、诏版、封泥、碑碣中广收博采,继承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的印艺,兼收并蓄,因此在他刻印下刀时,能融合于心,刀笔具现,相辅相成。苍劲朴茂、气韵生动。吴昌硕先生是清末民初篆刻界的旗手。他开创了一代雄厚拙朴、高浑苍劲的印风。在篆刻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的印风在中外金石界留下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日本篆刻界将吴昌硕奉为明清以来最伟大的篆刻巨匠。吴昌硕父亲吴辛甲,清末举人,兼擅金石、书艺,后来家道中落。吴昌硕早年因生活所迫颠沛流离,边打工边学习。29岁到苏州、上海,寻师访友,书画、印艺日进,40岁与任伯年、虚谷结为至交,互学俱进。此时,绘画日臻完美,篆刻也进入了成熟时期。晚年定居于上海,诗、书、画、印达到炉火纯青的老年佳境。1913年,西泠印社成立三十周年,71岁的吴昌硕先生被公推为社长。“臭昌硕先生以诗、书、画、印四绝雄视一世,一般看法,他的最基本功夫是放在书法上的。(沙孟海:《吴昌硕作品集》序台-)吴昌硕先生写石鼓、浸润六十余载,至八十岁,写得恣肆烂漫,独步一时。他自己曾说:“余学篆书临《石鼓》,数十载从事于比,一日有一日之境孤独的行吟者沿着蜿蜒的小溪不倦跋涉,穿过茫茫草原穿过漫漫岁月,匆匆走向遥远五月的、那个夜晚,走向弥漫马兰花般天山"雪莲的香馨,和天山雪莲般马兰花的香馨的那个夜晚。从罗布泊吹来的风,挟带淡淡月光般的胡杨花絮,飘落博大而又粗犷的褐黑荒原,融合在褐黑荒原的淡淡月光里了。再也分辨不清,淡淡月光里的淡淡月光般的胡杨花絮,和淡淡月光般胡杨花絮里的淡淡月光。只有摇曳的蓝莹莹的马兰花盛开,像蓝莹莹的飘动的火焰,.在飘落的淡淡月光般的胡杨花絮,和胡杨花絮般的淡淡月光里飘动。呀,飘动的蓝莹莹火焰般,摇曳的蓝莹莹的马兰花,还在遥远五月的那个夜晚摇曳,在刚以马兰涝名命名即将崛起新城的荒原摇曳。清吴昌硕:“泰山残石楼" 清吴昌硕:“一月安东令” 界。”昌硕先生治印,能将深厚的石鼓文书法功夫融会于金石方寸之间。他的作品略参汉篆,带有封泥意趣,充满了书卷气。疏朗开阔气度宏伟,韵味无穷。(印见“我爱宁静”、“雷浚”)吴昌硕在51岁时,应吴大澄之邀,赴榆关途中,寄宿於临榆县旅店,一日酒后,乘醉意画了一幅《乱石松图〉,画家豪气勃发,自题七绝一首:“旗翻龙虎日边来,六尺天门轶荡开。万里秋光看不尽,独披铁帽上芦台。”作画题诗乘醉后之兴,寄情写意,千古幽燕,气势磅礴,肝胆照人。抒写出甲午之战中御敌之概。
  前人讲书如其人,其实诗、书、画皆如其入。豪气之人才有豪气之诗,亦有豪气之印。“泰L1J残石楼”即是一枚豪气之印。此印借鉴了秦印的界格,五字分为四等份,作者将泰山”二字列入一格。而且 “山”字与“泰”字错位参差,增添了灵动感,妙思天成,奇趣乃出。“石” 字笔画少,亦占一格,体现了大疏大密的强烈对比,作者有意将“泰”字上方之.边全部残去。底边厚重,用烘云托月之法,增加了“泰山”的雄伟崇高,体现了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概。吴昌硕先生醉心于诗、书、画、印领域,对于科举取仕,光宗耀祖竟无兴趣。53岁时,曾被人举荐为江苏安东县令。由于他看巒官场的腐败作风,欺压百姓,仅任职一个耳便辞官而去,专心致志从事艺术上的深造。“一月安东令”便是作者以发泄胸中郁勃之气的作品。印中“月”与 “安”字皆取长形,九条长竖,气脉贯通,好似决堤之水倾泻而下,将胸中之闷气一泻无余,大有痛快淋漓,大气磅礴之感。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

相关人物

吴昌硕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