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好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10003423
颗粒名称: 一本好书
分类号: I2
摘要: 我读冯友兰先生的著作,讲其留学归来,任教北京大学。有一天他在北大一穿堂门走过,看见蔡元培坐在那儿j顿觉他“蔼然仁者,慈祥诚恳的气景”,蔡先生一言未发,冯先生就受到一次春风化雨之教。冯先生乃著名哲学家,现代大儒。他的感觉如若不差,那蔡先生到底是怎样的人?梁漱溟这位名扬海内外的大学者傲骨嶙峋,一生不轻易服人,但在他的著作里却对蔡先生的伟大人格佩服得五体投地。梁先生对蔡先生的仰慕之情更增加了我拜读蔡先生著作的欲望。
关键词: 冯友兰 著作

内容

一次,我读冯友兰先生的著作,讲其留学归来,任教北京大学。有一天他在北大一穿堂门走过,看见蔡元培坐在那儿顿觉他“蔼然仁者,慈祥诚恳的气景”,蔡先生一言未发,冯先生就受到一次春风化雨之教。冯先生乃著名哲学家,现代大儒。他的感觉如若不差,那蔡先生到底是怎样的人?梁漱溟这位名扬海内外的大学者傲骨嶙峋,一生不轻易服人,但在他的著作里却对蔡先生的伟大人格佩服得五体投地。梁先生对蔡先生的仰慕之情更增加了我拜读蔡先生著作的欲望。 终于借到一部《蔡元培全集》, 鲁书集中所收公文,信函、演讲较多,专著也有,诸如《中国伦理学史〉,《哲学大纲》之类,此类著作思想深刻,学术性强,然我等浅薄之人并不深爱。失望之中,突然发现第二卷中一部《中学生修身教科书〉,原想随便翻翻,没想到一翻就放不下,读完两段便禁不住手拍大腿,高呼好书。 该书是蔡先生留学德国期间,专为国内中学生所写,但我等成年人读来也很亲切,不禁奇之。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重实践,讲修己,家族、社会、国家、职业;下篇重理论,讲〈良心论〉、《理想论〉、《本务论》、《德论》。先生在修己总论中讲:人之生也,不能无所作为,而为其当为者,是谓道德。道德者,非可猝然袭取也,必也有理想,有方法。修身一科,即所表示其方法也。接着,先生便对一个自然人成为一个社会人的条件,作了详细叙述和规范。他讲人的天职和对家庭、国家的责任、义务; 他讲人应该怎样对待父母,妻子,兄弟姐妹,乃至邻里关系都做了告诫…… 此书性质,有如今天的《中学生守则〉,先生谆谆道来,洋洋七万余言,却并不觉冗长。读此书,如听先贤之教诲,除感受先生对晚生一片苦心外,又生相见恨晚之情……我乃一劳力者,一生未受良好教育,素质不高,气质不佳。成家立业,生儿育女,尤其怕子女蹈我之覆辙。今日读此书,受教化,心头为之一亮,忙用现代技术将其复印,与子女共同研读……认为划了践的就是重点,读这类“闲扩孵习裸本-样记亿些重点就行7,孰不知那才叫断章馭。文学作肠生活的过程-样,要注意过程,鸟瞰全篇,方可把握神韵。尤其该现代诗丸只记其中几个字,或几个好句子,那远远不能理解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和对于生活的细觴受,弱的(致橡树〉中“木棉和酬并斛着/它伽手在云里相程/根在地下鶴相拥。"凭这-句是根本不能理解鵜要表現人格教立的做含义的。 想到自己繇别人还要盍想到不划线或少划践读书,自己也不至于受到第 一次思维的定势摆布,再读时会有新的想法,新的认识。更何况有先哲如硼明 “好读书不求甚解,鲁迅紀随便鵬”就不只是停留在皮相上的漫不经心的泛读,而是保持读书有-种新鲜般味在里头,我因比便齣屏弃了读书划线的习忧那么再回过头来看看读书蛾,就觉不可取得很。黄山谷谓人不读书便语言无味。所谓味,是不碾摸的,一人有一人口味,各不相同,这是读书的关键。 明一本书、同一读者,一时可读出一时之昧道出来。四十学(易〉是一种味道,五十而学《剔又是一种味道,所以凡是好书都值得重读札自己见解触探,学问食进,倉鯛出昧道来。对于别人,亦然。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

相关人物

冯友兰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