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与品行的融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10003420
颗粒名称: 经历与品行的融通
分类号: I2
摘要: “识字就是指知识分子而言,是指一戴上知识分子这顶帽子,.忧患”就会奔你而来,犹如杜甫诗云:儒冠多误身。大概说戴上儒冠就要倒霉吧,纵观历代知识分子的经历与命运,这些话颇有几分道理。
关键词: 文学家 经历

内容

古人云:人生识字忧患始。“识字就是指知识分子而言(这里仅指文学家),是指一戴上知识分子这顶帽子,忧患就会奔你而来,犹如杜甫诗云:儒冠多误身。大概说戴上儒冠就要倒霉吧,纵观历代知识分子的经历与命运,这些话颇有几分道理。可就因为复杂而可悲的经历,才使他们有着丰富的生活积淀和感受而留下精彩的作品。古语“诗必穷而后工”就是这个意思,“文章憎命达” 也说明命运亨通与否与文章好坏的逻辑关系。在中国文学史上,根本就没有哪一个大文学家中过状元。魏晋南北朝是我国第一个大动荡的时代,社会在这近400年的历史中处于长期分裂和动荡不安的状态,文学也随之经历了许多变化,文人们或抗争、或沉沦、或逃避,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著作。透过他们的经历和作品,文学家才情塑造的因素便可管中窺豹——略见一斑了。
  阮籍早年“好书诗”、有 “济世志”,但处于当时统治阶级内部的残酷斗争中,抱负无由施展,因此他“终日”饮酒昏酣、遗落世事”,史载他“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返。”这该是怎样一种情怀?故此他的82首《咏怀诗》,经世不衰。再说蔡邕之女蔡琰,幼年就亡命流离,后来又寡居,结果在大乱中又为胡骑所掳,滞留南匈奴12年,生两个孩子后又彼曹操救回嫁给陈留董祀……不幸的遭遇使她笔下的诗沉重而悲凉,因此她的五言《悲愤诗》和《胡茄十八拍》等,有着熠熠生辉的艺术特色。
  曹操面临汉末动乱的现实,诗多悲愤慷概,在成为历史上政治家的同时也是大文学家;王粲乱世中壮志无由施展而留下《登楼赋〉,留下“宋玉悲秋,玉粲登楼”一说与之并驾齐驱;曹植受兄长猜忌迫害,使他“戳力上国流惠于民,建永世之功”的愿望成为空话,他感情厚积薄发,故有《白马篇》、《杂诗》、《赠白马王彪》传世。另外正始文人、陶渊明等虽经历不同,但都很曲折,我想这种经历对他们才情的塑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种例子并非魏晋南北朝独有,像初唐四杰,他们地位都比较低下,却在诗歌革新上取得了成绩;杜甫处于唐朝由盛而衰的的转折时代,人民的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生活折磨了杜甫,也成全了杜甫,留下“三吏”、“三别”、《羌村〉 等,被公认为“诗史”;白居易青年时代颠沛流离,后又被贬为江州司马。此外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柳永、李清照、陆游、辛弃疾、明代文天祥、清代蒲松龄、吴敬梓、曹雪芹……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文如其人”。品质低劣的人,不可能写出格调高场的文章,历代大文学家,大都有着爱国思想和爱民的情怀等,正是这些优秀的品质,才使他们的文章蕴含了深刻的思想内容,焕发经久不衰的魅力。东汉末年“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的诗或悲时悯乱,忧国忧民,或表现统一天下的雄心和顽强进取的精神,这种气魄和锋芒,恐怕只有曹操可以写出来。又如左思,由于当时东南吴国和西北胡羌不断骚扰边境,他“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表现他为国立功的宏伟抱负。他还深刻揭露门阀制度,富有反抗精神。他的诗笔力矫健,情调高亢,气势充沛,被后人称为“左思风力”。像处于小康局面的“二陆两潘三张”,无非写一些排遣心绪意思不大的东西,是绝不刘琨死后无奇士,独听荒鸡泪满衣”。他的诗饱含対故国的眷恋,揭露统治阶级的麻朽,深沉録重。《诗品》赞他“善为凄戾之词,自有清拔之气”。《文心豊龙〉也赞他的诗“雄壮而多风”。没杰出的品行,能写出好作品享此盛誉吗?另外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吾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再比如屈原、陆游、杜甫……鉴于版面宝贵,不再赘述。文章是来不得半点虚情假意的,它本身就是人灵魂的折射,“为赋新词强说愁”拿腔作调的东西,是经不起推敲的。只有亲身经历的东西并经过作者凝血除泪的锤炼,厚积薄发才会流传下去。同时,好作品还需要作者自己有高尚的品德和操行。许多悪人也有深重的感受,但写出来可能反而遭人唾弃,因为他们站在真善美的对立面。故而,窃以为,经历和品行的融通是塑造文学家才情至关重要的东西。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的东西。这就不仅仅是文学方面的问题了。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