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再造黄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10003349
颗粒名称: 南水北调再造黄河
分类号: K928.42
摘要: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孕育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但现在捉襟见肘流量日趋减小,波澜不兴,河床裸露,黄河断流时间最长的一年达128天。
关键词: 黄河 南水北调

内容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孕育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但现在捉襟见肘流量日趋减小,波澜不兴,河床裸露,黄河断流时间最长的一年达128天。北方干旱少雨,都把眼光伸向黄河水,上游甘肃、内蒙、宁夏引黄灌区一亩地用水多达1000立方米, 沿黄河诸多省份竞相建设引黄、提黄工程,使之流入遥远的蛮荒不毛之地。如果把黄河、长江比作历史上的两个美女,“燕瘦环肥”就是最好的写照。黄河年均流量58屹立方米,只占长江的七分之一,沿黄八省人均水量320立方米,水资源的短缺制约着北方经济发展。 充沛的长江水是否能按人们意志给黄河调点水,早在五十年代初,一代伟人毛泽东视察黄河,敏锐地提出“要把黄河的事 办好”,设想“向长江借点水”以滋补黄河肢体。四十年过去了,黄河缺水的端倪越加突出,伟人的构想成为南水北调的宏伟蓝图。南水北调工程设想分为东线、中线、西线三种方案,经科学家反复论证以西线工程最优越。以上游 为主一气贯通,能解决沿黄河八省区近3亿人和6000万亩土地缺水问题。拟议中的西线工程通过长江上游的通天河、雅著江、 大渡河近2亿立方米的水 (不直接从长江调水)调入青海境内的黄河,使黄河年均流量增加一倍。这项浩大工程南北相距400多 公里,地形复杂,穿山越 岭,耗资巨大,是水利史上前无古人的创举。资源丰 富的黄河流域煤、石油、天然气,金银铜铁及各种矿产独占鳌头,有几千万亩荒原上的土地等待开发。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