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目前国库券市场业务的一点想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10003138
颗粒名称: 对目前国库券市场业务的一点想法
分类号: F830.91
摘要: 一部分人把国库券不当钱压在箱底;一部分人则因急需现金而忍痛“流血”将其削价抛卖。但是,我国目前的国债自身结构和市场状况还存在许多矛盾。由于国债在整个证券市场中的特殊地位,任何扰乱国债发行和正常交易的行为及责任者都应受到法律严惩。
关键词: 国库券 市场业务

内容

国库券对于我们每一个家庭和每一位公民来说,可以说经历了一个相见、相识、相思的过程。 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期的国库券来到市面时,它似乎未受到普遍的欢迎。那时的单位财务部门除了记帐、报帐、算帐,发工资外,还多了一个职责一代发国库券、 代扣工资。不知是何种原因,那时的国库券“跟踪追击”、“无处不入”的能力特别强。不管你是在繁华闹市工作还是在偏僻巷尾上班。国库券发行时总会来到你的身边。一部分人把国库券不当钱压在箱底;一部分人则因急需现金而忍痛“流血”将其削价抛卖。这些刚用工资以一比一的比例换来的国库券,转眼间便降价20%甚至40%o那些手头富裕或先富起来的人们,则乘机大发国库券之财。形成了一个个“非法买卖国库券”的自由市场。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金融意识也逐步提高,作为“金边债券”的国库券的优越性越来越体现出来,越来越被人民群众所认识,所接受。也成为群众的一种投资方向,提着成千上万元人民币自愿购买的人也屡见不鲜。昔日那些现“买”现“流血”,现“跳楼”抛售的现象已不复存在。特别是在去年先后两次大幅度降低银行存款利率以后,国库券更是“时来运转”,倍受青睐。可是此时的国库券似乎由昔日“穷人的儿子”变成 “皇帝的女儿”。人们在街面上也很少看到出售国库券的告示。国库券似乎越来越远离它昔日“上山下乡”“走街串巷”扎根生长的土壤人民群众。
  时下,国库券运行机制不尽如人意,留给人们诸多思考。据笔者了解,根据我国金融体制改又卖不出去。第三,国债市场立法滞后,多头管理的局面已成为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的障碍。由于国债在整个证券市场中的特殊地位,任何扰乱国债发行和正常交易的行为及责任者都应受到法律严惩。但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刚起步不久,立法和市场监管一时还无法跟上,在管理上也出现人为分割,多头管理局面,导致某些违法行为得不到及时处理。如打击国债非法交易的主管执法机关有财政部、人行、证监会、工商总局和公安部,一旦发生非法交易究竟谁革方案。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去年起开展的国债券为主要操作对象的公开市场业务。
  所谓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金融市场买卖(主要是国债)政府来放松或紧缩银根,调节货币供应量的-种间接调控手段。但是,我国目前的国债自身结构和市场状况还存在许多矛盾。首先,国债规模偏小,品种单一。有关资料表明,截至1994年年底,我国已累计发行国债3980亿元,1996年又发行了1500多亿元,发行规模较往年有大幅度的增加,可是国债余额为3000多亿元,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左右,远远不能满足中央银行进行宏观调控的需要。其次,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持有国债数量逐步增加。由于我国的国债发行一直主要面向投资者个人而不是机构,个人投资者购买量小且分布散,增加发行成本, 更由于个人投资者大都属期满兑付型, 导致国债二级市场可流通债券量十分有限,这样极可能使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操作时,想买入国债时买不进,想抛时又卖不出去。第三,国债市场立法滞后,多头管理的局面已成为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的障碍。由于国债在整个证券市场中的特殊地位,任何扰乱国债发行和正常交易的行为及责任者都应受到法律严惩。但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刚起步不久,立法和市场监管一时还无法跟上,在管理上也出现人为分割,多头管理局面,导致某些违法行为得不到及时处理。如打击国债非法交易的主管执法机关有财政部、人行、证监会、工商总局和公安部,一旦发生非法交易究竟谁革方案。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去年起开展的国债券为主要操作对象的公开市场业务。
  所谓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金融市场买卖(主要是国债)政府查处不清楚,从而使执法力度和查处违法案件的效率大大降低。 综上分析,影响个人购买国库券的因素很多。笔者以为,为完善国债市场,吸纳居民的爱国意识,在适当扩大国债发行规模,健全国债期限结构、依法治市、强化管理的同时,对国库券发行对象应进行调整,由主要向个人发行转向个人、商业银行为代表的机构并重。还可吸收已推行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和企业职工待业保险基金的一定比例购买国库券,即提高国库券的流动性,促进金融体制的改革,又使国库券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