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住宅建设迅猛发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10003126
颗粒名称: 我市住宅建设迅猛发展
分类号: F293.3
摘要: 6年来,我市的居民在大规模的危房改造中获得了益处,先后有60余家开发企业和单位参加了危房改造,累计拆除危旧房屋170余片、60.4万平方米、14600余户,先后竣工交付使用新建楼房280余幢、130余万平方米,安置拆迁户12700余户,安置面积60万平方米。
关键词: 银川市 住宅建设

内容

本报讯(记者沈纳实习生刘燕玲)1991年2月,银川市政府确定了“以房改为先导、以危房改造为突破口,调动各方面力量,多渠道筹措资金,用5至8年时间解决城市住宅问题”的工作思路。时过6年,我市住宅建设的发展情况如何呢? 6年来,我市的居民在大规模的危房改造中获得了益处,先后有60余家开发企业和单位参加了危房改造,累计拆除危旧房屋170余片、60.4万平方米、14600余户,先后竣工交付使用新建楼房280余幢、130余万平方米,安置拆迁户12700余户,安置面积60万平方米。截至1996年年底,全市拥有各类住房面积700余万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达8.5平方米以上。
  1994年下半年开始,我市又组织实施了安居工程并制定了《银川市实施安居工程规划》,确定我市安居工程总规模为60万平方米,总投资4.68亿元。其中,由银川市房产管理局负责实施的银川市安居工程高台寺住宅区,规划占地面积300亩,分为三期6个组团建设,总规模为30万平方米、5200户,计划用5年左右时间完成。目前,一期工程的建设计划全部完成。共交付住宅楼10.2万平方米、29幢、1716套住房。按照《银川市安居工程住宅出售办法》,现已将竣工的安居住宅全部出售给住房困难户和无房户,起到了雪中送炭、解危解困作用,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 “造价不高水平高,标准不高质量高,面积不大功能全,占地不多环境美,小区布局灵活多样,体现地方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情。”成为安居工程规划设计和施工的指导思想,并首先在安居工程高台寺住宅区实行社会化、专业化、企业化的物业管理试点,创出了我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的示范样板。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

相关地名

银川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