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禽商品生产基地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10003073
颗粒名称: 牧禽商品生产基地建设
分类号: F307.3
摘要: 银川郊区加快牧禽商品生产基地建设郊区党委、政府加快牧禽商品生产基地建设步伐,不仅丰富了市场肉禽蛋菜供应,而且为农民奔小康开拓了更宽阔的致富路子。
关键词: 商品生产 基地建设

内容

银川郊区加快牧禽商品生产基地建设郊区党委、政府加快牧禽商品生产基地建设步伐,不仅丰富了市场肉禽蛋菜供应,而且为农民奔小康开拓了更宽阔的致富路子。
  目前,郊区奶牛存栏8434头,生猪饲养85091头,羊只饲养124404只,家禽饲养189.8万只;肉类总产量8414吨,禽蛋总产量4369.5吨,鲜奶总产量22625.9吨。为扶持发展各类畜禽养殖专业户,郊区党委、政府把大力发展牧业商品生产纳入各乡党委、政府“双文明”的建设目标,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对专业户放宽养殖用地,近郊乡0.5亩、中郊乡0.8亩、远郊乡1亩以上,对规模养殖大户按其养殖规模所需划地,并缓交耕地占用税;对新开发的荒草地固定使用权,并免征占用税。这些措施减轻了专业户的负担,调动了他们发展生产的积极性。
  郊区供销社投资836万元建成了规模较大的万头猪场,去年又投人110万元,进行二期工程的配套和设施建设,力争在1998年扩大到2万头的生产规模,并在银川城区、新城区、新市区设立肉食品直销点18个。
  新建成的占地86亩、投资3200万元的银川副食品综合批发市场也已启用。郊区双渠村妇女曲存莲年育肥出栏栈羊5000只,带动发展了以砖渠、双渠村栈羊养殖示范,使远近栈羊育肥百只以上上的专业户达259户。芦花乡养猪专业户王桂生养猪1OOO头,致富后又带动周围养猪20头以上的287户,50头以上的149户,100头以上的28户。这些重大项目的建成和初具规模的专业户,以龙头带基地,辐射养殖户,逐步使郊区成为产、加、销一体化的牧业商品生产基地。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