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名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10003063
颗粒名称: 古今名印
分类号: G212
摘要: 徐三庚在书法金石界大展身手之时。他的书法结字有一特点,即:将字的重心提高,每字上部集密,下部舒放。1890年字袖海、辛谷,浙江上虞人。在当时印人中别开生面,成就和影响都是显著的。
关键词: 徐三庚 印章

内容

正是徐三庚在书法金石界大展身手之时。 唐代书家柳公,权,书风刚劲俊秀,豪爽遒润。他的书法结字有一特点,即:将字的重心提高,每字上部集密,下部舒放。此一特征, 到了宋代,宋徽宗赵佶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发明了一种:瘦金书"凤Feng Huang Cheng版编辑清•徐三庚:“延陵季子之后”十六、徐三庚 -徐三庚(1826〜1890年)字袖海、辛谷,浙江上虞人。清末著名书法家、篆刻家。 在慈禧太后专政时.风姿翩翩,长撇长捺。他们写的都是楷书。徐三庚的篆书汲取邓、吴书风,但他将柳公权、宋徽宗书法的结体运用到篆书中来,创造出重心在上,腿脚舒展,雅妍清润,吴带当风的篆书媚绰约加上用刀猛利不多修饰,神采飞扬,个性分明。在当时印人中别开生面,成就和影响都是显著的。”(孙慰祖:《徐三庚印谱》序言)徐三庚的篆刻,在江浙一带声望很高。当时名画家任伯年、 虚谷、蒲华的书画印多出自他手。 “前身应画师”、 “延陵季子之后”这二方朱文印为徐氏印风的代表作。唐代大画家吴道子,所画的人物画非常生动,笔下的人物衣服有随风飘动的感觉,遂有“吴带当风”这个成舞。他强调用笔起伏顿挫的意趣和隶篆相参的笔情,强化了印章文字的曲线美。 “桃花书屋”是徐氏日本・翻山大迂:竹添光鸿之章” 语。读徐三庚的印章, 就会给人这样一个印象,中空紧束,上密下白文印的力作。辛谷先生从浙派入手,一生未脱切刀之法。此印全是一刀一刀细碎切出,增加了凝重劲健的意味。 弯曲的线条表现出了内蕴的遒劲。笔画的流走折射出了隐伏的弹性, 从而产生了扣人心弦的艺术魅力。
  日本是我国一衣带水友邻之邦。据说,日本现在学习书法的人有一千多万。从小学、中学以至大学文科都把书法作为必修科。在高中的教程里已列入专门的篆刻知识。收蔵几枚著名篆刻家为自己刻的姓名印章已成为日本人的民俗。据佛庵先生 《日本印坛见闻录》(连载于96年度《书法报》> "如京都的友邻称: 斑。 日本著名篆刻家圆山大迂、秋山白岩等,均先后不远千里来华"投师于徐三庚门下,先后达十三年之久。返曰本后.将我国篆刻界使用的平口两尖刀传于东洋。徐三庚被日本人推崇为“印坛宗师” 也是清朝传印学到日本的第一人。徐氏印风对于日本篆刻界产生了很大影响。 “竹添光鸿之章”是从此开始了。 然而,新界土地上的抗英斗争并没有结束。 (四十五) 连载疏,左右垂曳的斜笔飘逸婀娜,印中之字通过笔墨金石的润色有风流、扭动的动势。字在特定的空间里翩翩起馆,藏有中国历代玺印3100余方。奈良宁乐美术馆,藏有中国青铜器、陶瓷、玺印等.其中玺印有2100余方。” 日本人对于中国篆刻爱好之深,由此可见之一日本圆山大迂之作。若将此印同前“桃花书屋"相对照,则可看出师生二入在章法、字法、刀法上的一脉相承之处。 徐氏之印风发展到晚年,过于追求仰头伸脚的布局态势,给人以矫揉造作之感。《印学史》中对徐三庚的评议是这样的: “这一体飞舞纤巧,体态甚美。或者认为太侧媚, 不够端重。但印学界爱好这一体的人,确实不少。"徐三庚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除了书法篆刻之外,他还喜欢竹刻,能设计各种文博古玩。徐三庚传世佳作甚丰,印存、印蜕、印谱,多行于世,93年上海书店出版了《徐三庚印谱》,全谱精选印作1000余方。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

相关人物

徐三庚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