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祀要讲文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10003049
颗粒名称: 清明祭祀要讲文明
分类号: K892.1
摘要: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比谁家的鞭炮鸣的时间J,大多数在每年的四月长,特别是有些党员干部五日。据记载,清明节扫墓的习俗,是从唐玄宗开元二十年流传下来的,一直沿续至今。
关键词: 清明 祭祀

内容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比谁家的鞭炮鸣的时间J,大多数在每年的四月长,特别是有些党员干部五日。据记载,清明节扫墓的习俗,是从唐玄宗开元二十年流传下来的,一直沿续至今。按照中华民亲的传统习喷,清明节,进行一些祭祀活动,特别是缅怀革命先烈,重温先勲们的业绩,进行人生观的传统教育,祭祀已故的亲人,寄托哀思,表达怀念之情,这些本是十分有灵武市毛纺厂下岗职益的。然而,现在有些人在清明祭祀活动中的所作所为却与现代文明的要求极不合拍。在祭祀活动中, 出现了一种攀比之风,比去祭祀活动的途中谁坐的车好,比谁家的纸烧得多,比谁家送的花圈大,也参与其中,还有的人利用手中的权力大搞公款祭祀。这样的祭祀活动,一是污染和败坏了社会凤气,不利于精神文明建设;二是浪费了大量的钱财物品,不利于节约;三是容易引起天灾,不利于安全。如此祭祀之风非刹不可!社会呼唤着文明,祭祀概莫能外。清明节将至, 愿有关部门加强“破徐封建迷信,倡导社会新风”的正面宣传教育,使大家都能主动地戒除陋习,用种花、植树等高雅文明的祭祀形式,奇托对已故亲人的哀思,过一个文明的清明节。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