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10002972
颗粒名称: 母亲祭
分类号: K892.98
摘要: 古诗云:“心曲千万需,悲来却难说。” 母亲离我而去已10多年了,诸多往事萦绕于,常常却因悲其凄苦的一生而难以下笔。
关键词: 祭礼 祭祀

内容

古诗云:“心曲千万需,悲来却难说。” 母亲离我而去已10多年了,诸多往事萦绕于,常常却因悲其凄苦的一生而难以下笔。时逢祭日将近,夜不成寐,在晨曦辉映大地的时刻,展纸命笔----我自幼和母亲在农田劳作,目睹了母亲因小脚而遭遇过的种种磨难。无论春秋,还是冬夏,母亲的那双小脚总是独撑着她那校为矮墩的身躯。每年春节一过,母亲就挥舞着大榔头,打地里的干圪垃、捣粪团、平整土地,为春播作准备,有时脚站立不稳,就被大圪垃绊倒在地里;入夏后,农活更加繁忙,为麦田除草,拔燕麦,直到麦熟,又挥汗如雨地割麦子, 头顶烈日打场,而到了晚上,母亲在油灯下,抱住一双疼痛难忍的小脚,叹息不止。有时将那长长的裹脚布打开,露出那挤成一团分不清五指的变了形的脚。入秋直至冬初,秋粮入库后农家的繁忙才告一段落。而就是在这寒冬季节,母亲每天除了操心仅有的一头老黄牛的吃喝外,还要坐在热炕头上干那永远也干不完的针线活,唯有此刻,那双忙碌了大半年的小脚,才得以放松一下。待我上了学,懂得点历史常识,也曾纳闷过:何故缠小脚的风俗如此顽固? !辛亥革命已几十年了,可除了男人头上的辫子不再多见外,而妇女缠小脚直至解放,才得以根除。
  母亲性格平和、怯懦,一生中受人制肘、遭人白眼的事情数不胜数。她却总是忍气吞声,很少有激烈地反抗之举。有一天傍晚,我放学回来,刚走进院子,母亲满脸通红地破口大骂起我来。我正感到茫然不知所措时,她又手持苕帚向我挥舞着,还给我使眼色,用手指着院外,好像示意让我往外跑,我更是一时转不过弯来,傻站着不动,她就打了我一苕帚,打得倒不疼。随之母亲那骂人的内容渐渐有了变化,我才顿悟:母亲这是在指桑骂槐,借骂我之名,作为“引子”,还击隔院邻居那位长舌妇女是“正题” !后来,我每每想到这一戏剧性场面总是悲苦有加。她不识字,善良而勤劳,可怜她无力保护自己,只能迫不得已出此下策。
  母亲的孝顺,在家乡有口皆碑。解放后不久,年逾古稀的爷爷,身体因解放前遭受过军阀军队的毒打摧残,腰部伤残起居不便,总是要人扶上扶下。尤其是在爷爷去世的前一年,大小便都要人伺候。由于父亲在外当教师,我们兄妹几个,有的上学,有的还年幼,操心爷爷起居的重担,就落在了母亲的肩上。她不嫌脏臭,尽心尽力地伺候爷爷,任劳任怨,令乡里乡亲钦佩之至。记得当时的村干部,总是在乡亲们收工歇息,吃饭的时间,站在高墙头上,手持铁皮制成的喇叭,反复广播母亲孝顺我爷爷的感人事迹,号召乡亲们向母亲学习。那情景至今仍在我眼前呈现……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

相关人物

蒋振邦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