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吸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10002569
颗粒名称: 城市吸引
分类号: F59
摘要: 1996年,我国国内旅游收入达到创纪录的1638亿元人民币,国内旅游人数达6.4亿人次,国际旅游收入达100亿美元。我区1996年国内旅游收入达2.5亿元人民币,国内旅游人数达150万人次,国际旅游收入114万美元,均创历史最高水平。1997年,我国旅游业将再次火爆,银川将以什么姿态迎接汹涌而来的旅游热潮呢?对旅游者来讲,无论从人文地理,历史遗迹, 还是古 文化, 风情以及民俗文化,银川作为一个塞上旅游胜地,较诸其他历史文化名城在历史内涵、文化底蕴方面不让毫厘。银川地区以贺兰山东麓 王陵国家风景旅游区为主, 回族民俗民风特色旅游辅之,加上黄河沿岸环银川水上旅游项目,与全区其它地区旅游项目互为补充, 形成以银川为中心的区域旅游带。在视觉上和感觉上给游留下一种历史的厚重与苍凉雄浑感。古文化遗韵与大漠戈壁的寂寞与水乡秀琬相交,人文古迹与现代社会民俗风情相融。 目前,银川市各类文物保护单位50余处,其中4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国家级森林公园,8处区级文保单位。对外开放景区、点达50余个。初步建设了 王陵、鹤泉湖、西湖、滚钟口、苏峪口等8个大中型旅游景区、点。据调査, 以 王陵为主的 王陵国家风景名胜区内11个较大景区、点,以面积测算,年游览日以150天计,环境容量达2.4万人,年环境容量425万人次。然而自1986年对外开放旅游设施至1996年, 全市累计接待旅游人数500万人左右,国内旅游呢入5000万元,国际旅游收入200万美元。难道我们银川人真的搞不好旅游业吗?银川的旅游业起点低、起步晚,和一个首府中心城市的身份很不相称。由于体制原因,多年来对旅游业的投入不足百万。由于机制运行问题,截至目前仍未对全市旅游资源的数量、质量、种类、范围、自然环境、开发价值等进行全面系统的普査、 评估,更没有做一个全面科学的统计和分析,仅对 王陵风景区进行过书面规划而未进行真正开发。近年来我市旅游饭店鳞次栉比,然而软环境服务跟不上,科学管理人才匮乏。各旅游景点资金投入不足,由于客观原因造成客流量太小,重开发轻管理的现状比比皆是。 银川市作为一个新兴的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旅游市场、旅游结构正在受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由于宣传跟不上,缺乏强有力的市场影响力和号召力,既未形成整体规模,也未给旅游者留下深刻的印记,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银川市旅游业的向前发展。银川市的旅游业今后应有三个发展方向。
关键词: 旅游 旅游业

内容

以重点旅游景点为中心的区域连锁。 王陵风景名胜区是银川,也是全区、西北区域旅游业的重点。随着旅游经济的全面发展,城市间的旅游活动和联系日益加强重点旅游城市的辐射面,涉及了周边地区的非重点城市,城市间逐步强化的旅游吸引促成了以辐射面为界线的区域分异, 这种以旅游吸引为动力的分域过程,就是以重点景区辐射面为基础的成长过程,其结果是形成了以银川为中心的发展贺兰山东麓及黄河沿线旅游区的银川区域旅游区,从而带动银北沙湖旅游区,银南以黄河沿线为主的各旅游景点的健康发展。 找准了银川旅游业发展的脉搏后,大的战略模式基本形成,具体操作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首先,要确立“三线四点,重点突破”的指导思想。“三线”即“沿山、沿城市、沿河”的三线梯度发展;“四点”即从目前发展情况分析,贺兰山东麓沿线 文化遗迹和自然风景为发展重点, 黄河两岸风情旅游、休闲度假为次重点,市内各类古迹为三重点,民族民俗特色旅游为四重点。抓住这四个重点,就抓住了优势,抓住了银川区域旅游发展的核心和关键。
  “重点突破”:银川市要同全区旅游业纵向比较,同发达地区旅游业做横向比较,重点建设一批有规模并对全区或全国旅游业有一定影响的项目,争取突破性的飞跃。
  其次,联合全区旅游系,形成区域性旅游经济共同体。以三条线数十个景区、点为主要吸引对象,以河东机场、银川火车站为支点,参与西北大循环,逐步向周边地区渗透,在” 旅游资源开发,线路推销等方面进行区域合作,最终形成全区统一联合的区域旅游体,推动全市、全区旅游业的向前发展,从而壮大我市第三产业队伍。三,切实改善旅游地的可进入性。旅游吸引物,可进入性和接待能力是一个成功旅游地必备的三大要件。目前我市大部分景区的可进入性是当前发展的最大限制性因素,如西东两个影视城,西湖、 王陵各景区、点等诸多旅游地几乎没有交通车,贺兰山自然风光景区内,景点与景点间道不通、路不顺、无标识。以上要引起各方面重视,着手改善这一不良状况。 旅游业是朝阳产业,需求旺盛, 很多相关产业借助旅游市场的持续繁荣而保持持续发展的势态。到目前, 银川市各级领导已开始关注旅游业及相关的第三产业的发展,投资2.7亿元人民币的河滨公园就是一个明证。 有理由相信,经过15年时间的艰苦创业,完全可以把银川真正建设成为西北东部旅游名城,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互璧辉映。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