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银川晚报》 报纸 |
唯一号: | 310120020210002567 |
颗粒名称: | 梯度推进促使三个旅游带最后形成 |
分类号: | F59 |
摘要: | 1996年,我国国内旅游收入达到创纪录的1638亿元人民币,国内旅游人数达6.4亿人次,国际旅游收入达100亿美元。我区1996年国内旅游收入达2.5亿元人民币,国内旅游人数达150万人次,国际旅游收入114万美元,均创历史最高水平。1997年,我国旅游业将再次火爆,银川将以什么姿态迎接汹涌而来的旅游热潮呢?对旅游者来讲,无论从人文地理,历史遗迹,还是古 文化, 风情以及民俗文化,银川作为一个塞上旅游胜地,较诸其他历史文化名城在历史内涵、文化底蕴方面不让毫厘。银川地区以贺兰山东麓 王陵国家风景旅游区为主, 回族民俗民风特色旅游辅之,加上黄河沿岸环银川水上旅游项目,与全区其它地区旅游项目互为补充,形成以银川为中心的区域旅游带。在视觉上和感觉上给游留下一种历史的厚重与苍凉雄浑感。古文化遗韵与大漠戈壁的寂寞与水乡秀琬相交,人文古迹与现代社会民俗风情相融。目前,银川市各类文物保护单位50余处,其中4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国家级森林公园,8处区级文保单位。对外开放景区、点达50余个。初步建设了 王陵、鹤泉湖、西湖、滚钟口、苏峪口等8个大中型旅游景区、点。据调査,以 王陵为主的 王陵国家风景名胜区内11个较大景区、点,以面积测算,年游览日以150天计,环境容量达2.4万人,年环境容量425万人次。然而自1986年对外开放旅游设施至1996年,全市累计接待旅游人数500万人左右,国内旅游呢入5000万元,国际旅游收入200万美元。难道我们银川人真的搞不好旅游业吗?银川的旅游业起点低、起步晚,和一个首府中心城市的身份很不相称。由于体制原因,多年来对旅游业的投入不足百万。由于机制运行问题,截至目前仍未对全市旅游资源的数量、质量、种类、范围、自然环境、开发价值等进行全面系统的普査、评估,更没有做一个全面科学的统计和分析,仅对 王陵风景区进行过书面规划而未进行真正开发。近年来我市旅游饭店鳞次栉比,然而软环境服务跟不上,科学管理人才匮乏。各旅游景点资金投入不足,由于客观原因造成客流量太小,重开发轻管理的现状比比皆是。银川市作为一个新兴的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旅游市场、旅游结构正在受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由于宣传跟不上,缺乏强有力的市场影响力和号召力,既未形成整体规模,也未给旅游者留下深刻的印记,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银川市旅游业的向前发展。银川市的旅游业今后应有三个发展方向。 |
关键词: | 旅游 旅游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