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问卷调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10002540
颗粒名称: 一次问卷调査
分类号: DF414
摘要: 随着“3.15”的来临,打假、维护消费者权益又成为热点
关键词: 消费者权益保护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内容

“3•15”消费者权益日又到了,在《中华入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3年,“质量万里行”进行了4年,作为首府的银川市,假冒伪劣商品还有多大的生存空间?市民的打假、维权意识怎么样?记者做了专门调査。为使调查结果更精确和有说服力,记者设计了一份问卷,问卷中有意设置了10个问题。这10个问题分别是—△你是否到消协投诉过?△你知道《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吗?△买到假冒伪劣商品你怎么办?△如果买到10元以下的假冒伪劣商品你怎么办?△你知道王海吗?△你觉得银川市场上假冒伪劣商品多吗?△请你对制止假冒伪劣商品提出建议?△你是否遇到过服务领域侵害你权益的事?△在价格方面,你遇到过侵害你权益的事吗?△你以为消费者如何面对服务、价格方面的侵权问题?这份问卷复印了100份,为了使所调查的结果有一定的代表性,它们分别由市人大、政协及劳动局干部,中国银行自治区分行职员、宁夏教育学院中文系教师、市第二医院医护人员、新城供电局职工、市公安局民警、高台寺8队农民、新城某律师事务所律师及本报编辑记者共100人填写。最后我们得出以下结果一一在访问的100人中,有90人从未到消费者协会或相关部门投诉过;有63人知道《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但不清楚其内容,有34人不知道有这部法律,只有1人表示经常看这部法规;买到假冒伪劣商品后,只有23人表示会去投诉,19人表示到购买处退换,9人表示价值大的才会投诉,其余的人则大多用了“自认倒霉”这4个字;买到10元以下的假货,有87人用了“自认倒霉”、“算了”、“认了”、“扔了”这几个词,13人要求退货,没有人表示会去投诉;有63人知道打假大王王海,但绝大多数人认为做王海太麻烦;有82人认为银川市场上假冒伪劣商品很多;76人对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提出的建议中表达了“严打”、“重罚”的意思。在这次调查中,有69人认为他们在服务领域权益曾被侵犯;82人认为自己曾被“宰”;这其中有37人表示在遇到以上两种情况时,“不知道怎么办”。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

相关事件

消费者权益日
相关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