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北堡断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10002515
颗粒名称: 镇北堡断想
分类号: I207.6
摘要: 置身于镇北堡,总会在这远离都市的旷野中回归自然,回归到古老质朴的情调中,也总会感觉到有一股荒野的凄凉和新潮的文明相揉合而成的气息漫来。
关键词: 镇北堡 散文

内容

置身于镇北堡,总会在这远离都市的旷野中回归自然,回归到古老质朴的情调中,也总会感觉到有一股荒野的凄凉和新潮的文明相揉合而成的气息漫来。
  那两座风剥雨蚀,斑痕累累的古堡不正是中国古代兵防戎寨的断壁残垣吗?它们经过了历史硝烟的洗礼,从远古走向现在。而南堡内的“铁匠营”,“九儿居室”则正是中国农村传统生活中典型的农业作坊和农家小院,《红高粱》中著名场景“月亮门”孤独而壮丽地立在那儿,它正是“十八里坡”农民精神的表象……于是,镇北堡的景点一开始便注定从古老沧桑开始,而它本身就是一种经过雕饰的历史蕴存。其实,一看到贺兰山的雄姿,便记起岳飞“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的豪壮诗句,不禁为眼前这座曾令英雄壮怀激烈的大山而感慨万分。一听到滔滔黄河水那澎湃激昂的声音,便会因为它是值得我们以中华民族的摇篮自诩且骄傲的母亲河而肃然起敬。然而,镇北堡的弹力在于它的出现是以一种发展的意识在探寻的步履中走出来的,当我们充满着一种酝酿久长的精神,肩负着一种展望未来的责任来建造它时,现代艺术便在现代都市人乃至外国人的眼光中以历史的精深博大被完完全全地拓展开来。
  当然,我们不能仅凭一部《红高粱》或几个获奖的片子而欣喜若狂。不错,这块废墟且已成为中国影视界明星腾飞向前的跑道,许多的文艺界知名人士也都在这里留下他们的足迹,谢晋、谢添、黄建新、斯琴高娃,当他们在这块谓为“中国一绝”的黄土地上抒写自己的艰辛与梦想时,那是借用了怎样一种悠久与古老,广阔无垠的边塞,乡野韵味的庭院,凋残冷落的古堡,玄秘深沉的神坛,尸骨遍地的荒道,支离破碎的残缺,茅草覆盖的土炕,古色古香的花轿……文明社会的文明人是不多见甚至不了解它们的。当代外国人更不能知道或潜心去研究它们,所以,当这里走出的影片登上国际影视舞台和颁奖台时,那其中有一种是我们民族生存的背景及意义丰厚的东西,有一味不同于国外历史及现在所拥有的东西。
  那么,“月亮门、铁匠营,柳家大冢,青峰镇……”这些红极一时的名字,应该被另一些更为响亮的名字代替。称谓互换的频率与影响深远是镇北堡风情的再现与生命力的升华。但是,镇北堡的风情不仅仅在于它自己的荣耀与事业,由于它的崛起,才有这些优秀艺术家的光临,为凤城营造了一种高雅圣洁的文化氛围,为偏僻的内陆城市带来了些格外盎然的生机,也为凤城逐步走向开放提供了很大的声誉资本。如果说,这里真正有一点镇北堡的功劳,那我们不能不感谢艺术,不能不承认艺术与社会是息息相关的。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