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过寒山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10002456
颗粒名称: 客过寒山寺
分类号: I207.227
摘要: 造访寒山寺,是去年冬季的事。那里的苑墙、塔影、香炉、园林、雕梁、画柱等,对于今日提笔铺文的我,早已是狼藉成残片了。另一个意义上说,过眼烟云的是我,而寒山寺则是永恒的。故它的民谣,一首传统俚调,“南朝四百八十形并不重要,无论它如何流变,都只是一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关键词: 古体诗 诗集

内容

造访寒山寺,是去年冬季的事。那里的苑墙、塔影、香炉、园林、雕梁、画柱等,对于今日提笔铺文的我,早已是狼藉成残片了。另一个意义上说,过眼烟云的是我,而寒山寺则是永恒的。故它的民谣,一首传统俚调,“南朝四百八十形并不重要,无论它如何流变,都只是一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能留下今日之个人为的历史符号,一个与历史相关联寒山寺,能留下张继的《枫桥夜泊》, 便很让人欣慰了。太多的楼台,太多的古人, 的文化概念。 寒山寺留给我的是一段前所未有的情怀和客过寒山寺感受。有此足矣。 值得去思味的是那回荡于心室的钟声。 张继客羁寒山寺写《枫桥夜泊〉 时,枫桥距寒山寺尚距里许。月落、乌啼、霜天,江枫、渔火、孤船。“夜伴钟声”,丝丝缕缕地驻心。时在夜,是一种形神兼具的冷寂。滞旅城郊,骚人思乡,那钟祭起的是重重离愁别绪。以至于“恨别鸟惊心”,看月如霜,漫天笼盖。时序千载而后,蚁客如我匆匆而至,赶会似的,怕永远不会有此客心去细啜慢品了。抛去人与时的差别,纵然是景或境,亦迁矣。霜天阙无,替代的是商气,激起的是“一日看尽长安花” 或说的俗一点,是“王小二到此一游” 的浮躁。听那五元钱(击)三响的“商” 钟,尽管漫淌着“铜”味,但对于斯时于“枫桥”上凭栏远视的我,则依然勾起了浓浓的古意。 感谢那不知名的香客,是你用五元大钞赋予了我不曾有的情怀。 那就是张继夜泊的客船吗?一叶小今日连废墟都不是了, 连遗冢也不存了。冬日的薄阳,漫散出满天不见古人不知来者的迷惘,如霜,凉凉地悄没声地把心就占据了。 置形神于寒山寺,最情景相生的是一支歌。听《涛声依旧〉,只有在寒山寺才能达到“有我”而“无我”合一的境地。听那歌,你觉得不是毛宁唱,而是己唱;不是唱历史,而是吐心言。的确,那日我在人生之客船上逆旅枫桥, 今天我的神追便已是打了孔的一张“旧船票”了。只知今人寻古人,何日他人寻今人?那伤怀的歌词,那舒缓低沉的情调,就整个幻化为一种共鸣,一种古今合一的情愫,如婆娑而落的枫叶,乱乱地飘零于心地,又如那点点渔火,在心河里如荧明灭。
  日影西斜,囊中的铜板和时间双重羞涩,了却了“到此一游”的心愿,多看一眼少看一眼似乎是无所谓的事了。 便打点起满腹收获,上了“长亭更短亭”的归程。 荒原/文舟,无渡自横,是闲适独处,微波拍一路无歌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