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错字终成大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10002379
颗粒名称: 挑错字终成大家
分类号: K81
摘要: 浩浩荡荡的收藏大军中,于坤升可以说是别具一格,他一不集票证,二不收古玩,却专爱收集错别字,而且挑错成瘾,一挑就是几十年。
关键词: 生平事迹 传记

内容

浩浩荡荡的收藏大军中,于坤升可以说是别具一格,他一不集票证,二不收古玩,却专爱收集错别字,而且挑错成瘾,一挑就是几十年。不久前居然荣获了“国际文化交流荣誉奖”和“世界铜奖艺术家”两顶燿眼的金冠。于坤升是旅顺兴华公司一名普通的职工,他从小爱挑错别字,从街头路牌广告一直挑到全国上千家报刊及各大出版社的各类书籍,挑得同事们都笑话他“脑子有病”。六十年代初的某日,他偶然发现在全国很有影响的一张报纸的头版通栏标题把祖国的“祖”字的“且”多印了一横,便当即批语:“错别字一一天大的笑话!”也就从那时起,他便开始留心全国主要报刊上出现的错别字。从报刊到医生的诊断书,从发票到广告语,就连茅盾等名人的名著也被他挑出过错别字。于坤升挑错别字,净化了文字领域,但却遭到一些人的讽剌、挖苦甚至打击报复。三十年前,一位领导将“家庭和睦”写成“家庭和陆”。被他纠正后,竟因此被调离干部岗位,发配到基层单位守了三年电话。1987年为了解决长达十年的夫妻分居生活,他被调到旅顺口,当了一个“大集体”的工人,有人劝他找有关领导说情,解决一下工作环境。他却说:“找领导还不如去找错别字,我哪有这闲工夫!”他多年来四处寻找错别字,分门别类,加上批语,粘贴成册。30多年来,他已在不足14平方米的陋室中整理出20余万字的有关错别字的文稿。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