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青芳科技致富不忘穷乡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10002329
颗粒名称: 刘青芳科技致富不忘穷乡亲
分类号: F303
摘要: 本报讯在永宁县望远镇望远村, 妇联主任刘青芳“科技致富、不忘穷乡亲”一时间被传为佳话。
关键词: 科技扶贫 科技致富

内容

本报讯在永宁县望远镇望远村,妇联主任刘青芳“科技致富、不忘穷乡亲”一时间被传为佳话。自去年8月以来,在她的帮助下,孙学云、谢银珍夫妇又建起了10座蔬菜温棚,预计今年4月将菜卖掉可比去年同期多赢利4000余元。1992年,在上级有关部门帮助下,刘青芳等几家“胆大”的农户率先建起了蔬菜温棚。在种温棚菜过程中,刘青芳渐渐悟出:要想致富,首先要懂得科学,科学种田才是致富的必由之路。于是她毅然报名参加了“农函大”蔬菜专业课程的学习,同时她还动员本村26名妇女也参加了学习。懂得了科技再种菜,一年下来,刘青芳家就脱了贫。脱贫之后,她并没有忘记那些还在与“贫魔”抗争的乡亲。她走村串户地做工作,说服鼓励那些贫困户也来建大棚,并送技术上门,还在自己家里为那些不懂技术的农户育苗。“手拉手”活动开展后,她主动找到了谢银珍,并“拉起了她的手”。1993年8月,谢银珍家建起了10间蔬菜大棚,刘青芳手把手教他们如何培土、装袋、淌水、点芽、复土等育苗技术。去年,谢银珍家的菜苗不知何故“病”死了,刘青芳得知后就将自己的苗分出一部分给了她。菜种好了,得拉到城里卖,但路远又难走,于是刘青芳就和丈夫商量买了一辆“致富车”,这样既解决了自己,又解决了谢银珍和其他村民卖菜难问题。现在,谢银珍家已有“大棚”22个,年收入突破万元,人均收入2500元左右,不仅脱了贫,还致了富。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

相关人物

刘青芳
相关人物
孙学云
相关人物
谢银珍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