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为“节能灯”正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10001940
颗粒名称: 请为“节能灯”正名
分类号: TM923.32
摘要: “九五”期间我国将推广紧凑型荧光灯、细管型荧光灯等“节能灯”3亿盏,节电220亿千瓦时,相当于少建980万千瓦装机容量的电站,节省电力建设资金490亿元至630亿元;同时,节省燃煤900多万吨。由此而减少的有害气体、粉尘和灰渣的排放,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更难以金钱计。
关键词: 节能灯 销售 环境保护

内容

加强“节能灯”生产和销售市场的管理,打消人们以为“节能灯”节电不省钱的顾虑,是推广“节能灯”、实施“中国绿色照明工程”的当务之急。按照“中国绿色照明工程”的部署,“九五”期间我国将推广紧凑型荧光灯、细管型荧光灯等“节能灯”3亿盏,节电220亿千瓦时,相当于少建980万千瓦装机容量的电站,节省电力建设资金490亿元至630亿元;同时,节省燃煤900多万吨。由此而减少的有害气体、粉尘和灰渣的排放,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更难以金钱计。然而,这样一项效益宏大、福泽子孙的工程,实施起来却举步维艰。主要障再是多数老百姓不认,他们反映,“节能灯”对家庭来说,虽然节电,但不省钱。“节能灯”售价起码要比普通白炽灯贵10倍以上,使用寿命却长不了多少,其中不少是只能点上几天、几十天的“短命灯”。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科学测试和实际使用都证明,“节能灯”与普通白炽灯相比,使用寿命要长数倍,而且光色好,亮度高,一般节电70%左右,以现在的电价计,1年的节电费就可抵上买灯钱,可谓节电又省钱。那么,老百姓的误解哪里来?是被目前充斥市场的质量低劣的所谓“节能灯”害出来的。据上海市有关部门调査,当地生产“节能灯”的70多家企业中,90%没有获得国家颁发的《节电产品推广应用许可证》。这些企业粗制滥造的所谓“节能灯”,采用“回扣”等不正当竞争手段挤进市场,坑害消费者,败坏了 “节能灯”的声誉。记者采访中听到许多有识之士呼吁:请为“节能灯”正名!他们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制订“节能灯”生产标准,实行生产和销售《许可证》制度,整顿和规范生产、流通环节、清除伪劣“节能灯”,让老百姓真正尝到“节能灯”节电又省钱的甜头。这样,“节能灯”才能走进千家万户。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