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该消失的风景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10001824
颗粒名称: 不该消失的风景线
分类号: I2
摘要: 新华社电在文学史的教科书上,春联与诗词、京剧并列为我国的三大国粹。但是,现在从城市到农村,人们过年对春联是越来越淡漠,春联作为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正在渐渐离我们远去。
关键词: 春联 对联 风景线

内容

新华社电在文学史的教科书上,春联与诗词、京剧并列为我国的三大国粹。但是,现在从城市到农村,人们过年对春联是越来越淡漠,春联作为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正在渐渐离我们远去。现在到农村,尽管住房比从前宽阔富丽,尽管门的两边留足了贴春联的地方,但很少看到春联。有时候,在农村的集镇上也会看到卖春联的摊点,不过那生意并不红火。因为农民贴春联,往往十分讲究,或者要求写出自己住宅周围的景色,或者希望总结过去一年的成就,再不济也想独出一格,不愿和邻居雷同。而镇上卖的春联,千篇一律,一手交钱一手拿货,买卖双方少了文化交流。而农村里会写春联的文化人,有的打工走了,留下的也大都没有这个心思。随着文化人在乡下的减少和消失春联失去了创作者,也失去了欣赏者。在城市,尽管高楼大厦比肩接踵,家家户户都比赛着装修,但多的只是商品气息,少的仍是文化氛围。在家里装个酒巴台反而会有人说“雅”,如果贴上一副春联却会有人说“俗”。挺气派的机关大门口,“欢渡春节”的灯笼一挂半月,就没人指出这其中的“渡”是不应该带水的。有关专家分析,春联的境况,表示了传统文化在年轻一代的心目中逐渐淡化。是老祖宗创造了方块字,又创造了对联这一独特的文化形式,仅仅是理解平平仄仄的规则,都需要一定的文化基础。在提倡精神文明的今天,如果听任春联这一流传了数百年的文化形式消失,损失则不是可以用金钱计算的。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

相关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