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造 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10001661
颗粒名称: 谁造 字
分类号: H211.7
摘要: 文之谜是个极为复杂的问题。国外 学的研究已经有了相当的进展,出现了一批 学专家,近年我国逐步恢复了长期中断的 学研究。尤其令人高兴的是在宁夏这块曾经诞生过 国的土地上一大批中青年 研究的专家学者正以强劲的势头树起中国 学研究中心的大旗。相信随着大量的 文物、文献的进一步挖掘和研究, 文之谜将会被解开。
关键词: 西夏字 西夏语

内容

十一世纪处的中国处于大动荡的时期,在宋朝西北,今甘肃、宁夏及陕北一带,出现了表面上臣服宋朝,实则与宋朝分庭抗礼的新兴国家,其祖先拓跋氏,唐末赐姓李,宋初赐姓赵,至元昊称帝,自称为大夏,史书称为“ ”或“夏国”,元人则称为“河西”,马可波罗称之为“唐古忒省。”尽管战事颇繁,但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通仍有一定的发展。 受宋、辽、金、回鹘、吐蕃文化的影响,加之本土原属汉传统文化深厚,在特有的地方性文化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 文化。 文化时已达到相当规模。有蕃学、汉学,有昌盛的佛教。更引人注目的是,已经创制了自己的文字一一 文,时称“蕃书”,“蕃字”。又尊为“国夏语(党项羌语)的特点,再仿照汉字楷书而创制的一种方块文字。党项羌语属于汉藏语系的藏缅语系。据现代语言学家研究,它与今四川羌语和敏里雅语很相似;也和今彝族、纳西族两种语言有着亲缘关系。《宋史》说 文“字形方整,类八分书、而书颇重复”。 入勒茂才的《番汉合时掌中珠•序言》说,汉夏文字“论末而殊,考本相同。”也有人认为 文很像清末汉字改革运动中提及的形声字方案。 文的应用非常广泛,除在官方文书中使用外,还从梵、藏、汉等原文直接翻译了一些佛经和古典文学及史籍,也有些自创文学。 灭亡后很长一段时期内 文仍在继续使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党项人逐渐消亡或同化于汉族和其他民族之中,从明朝中叶起, 文被世人遗忘达三百年之久,甚至被误为藏文。直到十九世纪末才被人发现,并开始有中外学者释读、研究。目前,国内外学者对 文的研究,已取得相当可观的成就。尽管如此,有关 文的一些悬案仍然没有圆满地得到解决: 文何人何时创造? 有关史籍对这些问题的记载并不一致,互有出入。对 文创制时间的记载,汉文史料中存在着两种异说。一种记为李德明时期所创造。德明元昊父,《辽史•夏国传〉载:德明“晓佛书,通法律”……制蕃书十二卷,又制字若符篆。”另一种记载表明 文是在李元昊时期创造的。《宋史•夏国传》云:“元昊制蕃书,命野利仁荣演绎之,成十二卷。”曾巩〈隆平集》亦云:“元昊自为蕃书十二卷,文类符篆。”李烹《续资治通鉴长编》则称:“赵元昊自制蕃书十二卷。字画繁冗,屈曲符篆。”赵元昊即李元昊。沈括《梦溪笔谈〉则云:“元昊果叛(指称帝与宋对抗),其徒迂乞创造蕃书,独居一楼上,累年方成。” 当代许多学者认为元昊时期创 文较为可信。史金波同志在《历史教学〉1980年第10期及《民族研究〉1981年第3期分别撰文说,《宋史〉记载元昊时期创 文,还有一处佐证:绍兴32年(1162年)……”始封制蕃字师野利仁荣为广惠王。”追封野利仁荣的,乃 第五代皇帝仁宗仁孝,他重文治,故对 文的创制时间是清楚的。而野利仁荣乃元昊勋臣,为元昊时期创 文又提供一力证。但《宋史》的另一处记载又留下疑团,在卷485《夏国传》上介绍元昊时,说他“通蕃汉文字。”夏时“蕃字”一般指 文。曰本学者中岛敏在《 政局的推移和文化〉(载《东方学报》东京、第六册,1936年)一文中解释说元昊所通“蕃文可能是指当时的回鹘文或藏文。史金波认为,宋代著作多记 文为元昊时期所制不无道理,因为《续资治通鉴长编》、《隆平集〉、《梦溪笔谈》等著作成书年代距 文创制时间较近。李焘是南宋人,在世当为 后期,他的记载是可信的;曾巩,沈括皆为北宋人,离 文创制时间更近,而沈括曾在毗邻 的陕西为官,率师抗击过 ,又注重调査研究,著书立说较为严谨,故其所述更具可靠性。而明确记载元昊父德明时期创 文的,只有《辽史》一种文献,再就是《宋史〉造成疑问之一处记载。《辽史》、《宋史》皆为脱脱等人编成于元代。系杂抄诸书而成,讹误处极多,其中有关 文的记载模棱两可,故不足为信。 文的创制者与创制时间,其实是密不可分的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关于 文的创制者,文献中有四种说法,即李德明,李元昊、野利仁荣和野利迂乞制字说,这种说法在讨论创制时间时皆已涉及到了李德明制字说尚嫌不足,而有些学者认为很难相信忙于建国大业的元昊会亲自创造字形繁复、数量众多( 文字数尚未定论)的方块字,故元昊制字说亦难成立。最合理的解释是:李元昊积极主张并提倡造字,且有过大致设想,并下令执行,而具体由野利仁荣等完成。至于野利迂乞,可能为野利仁荣。前苏联早期 学家聂历山在《 文字及其文献》一文中介绍了一部分被沙皇时代的“探险家”柯智洛夫从我国盗去的 文献中的诗文集,其中第二首《颂师典〉,颂扬了 文字的创制者:“中国低处极东地,中国地区用汉字。各有语言各珍爱,双方培育尊己字。吾邦亦有圣贤师,伟大名师数伊利。”(据俄文译成,因国内无法见到 文原文)陈炳应〈 的诗歌、谚语所反映的社会历史问题》一文认为,汉文文献中提及 人时,只有“野利”一姓,而无姓“伊利”的,两者音极为相似,可能是汉,夏语音差别所致,把“伊利”译成“野利”。陈炳应根据这首诗认定 文的创造制者当为野利仁荣或迂乞,但究竟是哪一位呢?他认为仁荣与迂乞实为同一,因为 天都山守将叫野利迂乞,他的哥哥叫野利旺荣,且《宋史〉与(梦溪笔谈〉中所述野利仁荣与野利迂乞的事迹颇为接近,所以仁荣,迂乞实系一人,其名为迂乞,字为仁荣(见《甘肃师范大学学报》1980年第2期)。 文之谜是个极为复杂的问题。国外 学的研究已经有了相当的进展,出现了一批 学专家,近年我国逐步恢复了长期中断的 学研究。尤其令人高兴的是在宁夏这块曾经诞生过 国的土地上一大批中青年 研究的专家学者正以强劲的势头树起中国 学研究中心的大旗。相信随着大量的 文物、文献的进一步挖掘和研究, 文之谜将会被解开。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