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奇故乡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10001660
颗粒名称: 少奇故乡行
分类号: K82
摘要: 少奇同志故居前门可罗雀,使人感到过于清冷。购得门票步入少奇故居,与毛主席故居的造型很是相似,但明显要大一些,这一细小的不同也正能映衬出两家经济条件的某些差异。所有的室内均空荡荡的,偶尔悬挂一张照片,说明属于什么人的卧室。
关键词: 革命领袖 刘少奇

内容

日前到湖南开会,有幸瞻仰了从小孩起便爱戴的老一辈革命家刘小奇同志的故居,所见所闻无不使人感慨万分,以至泪不能禁少奇同志的老家花明楼按说属于宁乡县,但与湘潭毗邻,距韶山冲仅三十余里,且从韶山返长沙非途径不可。早在五十年代,当地的人们便感叹造物主如此精心的安排,称韶山与花明楼为“一根藤上的两颗金瓜”,直至“文革”爆发,“金瓜”一夜之间变成了“毒瘤”,造反派必欲将之彻底根除而后快,少奇故居连同刘氏祖坟统统被毁得不留片瓦。八十年代后,随着拨乱反正,花明楼又重新恢复旧颜,成为一景……因,少奇同志故居前门可罗雀,使人感到过于清冷。购得门票步入少奇故居,与毛主席故居的造型很是相似,但明显要大一些,这一细小的不同也正能映衬出两家经济条件的某些差异。所有的室内均空荡荡的,偶尔悬挂一张照片,说明属于什么人的卧室。但在中堂里却摆有几条长凳、一张八仙桌,墙上的说明词中特意提到这里便是“低标准”时期少奇同志回故乡搞农村调查时所用过的实物。正是在这次有名的调査中,人民群众血泪的控诉促使少奇同志深切地反省到了“左”的思潮泛起,好大喜功、急功近利带给六亿人民的苦痛再也不能容忍下去,返京后果断地下令取消吃大锅饭的做法,使许多已一脚踏进地狱之门的群众起死回生。然而这样一件大得民心的善举却在“文革”中被横加批判,就连少奇同志坐过的桌椅板凳也要被砸烂,幸得几位老农冒死藏进猪圈,才得以保存下来。看到这里,人的心情愈发沉重…… 然而,真正使我灵魂深处感受到震撼的还是在一步之遥处的少奇同志纪念馆,这是八十年代初在恢复故居时应全国人民强烈要求而建造的一座正方型建筑物,正门处一幅巨大的屏风,红底金字上书中央为少奇同志平反的悼词中最精要的部分。从左起步,沿墙铺天盖地的背景为“文革”中各地群众“声讨”少奇同志“罪行”的历史照片,使人心里一阵难受,一阵心悸,于是,就在这难受与心悸之中开始了对少奇同志光辉一生的了解。这实在是一种独出心裁的创造,它烘托出的悲剧气氛不仅在此时此地,而且将永久地笼罩在每一位到过这里的人的心头,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一想起,不由便顿足捶胸、怒火填膺,决不让"文革”的悲剧在中国重演! 在反映少奇同志革命生涯的顶峰时期的照片前,我们庆幸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难探求,终于选择了毛、刘、周、朱这样一代天骄为自己的领袖;在记录少奇同志“十年浩劫”中惨遭迫害不能分辨的照片前,我们的心头泛起不尽的苦涩;在少奇同志骨瘦如柴、须发不分的遗容前,我们为历史的荒谬而惊悸而羞愧;在小平同志为少奇同志平反昭雪时所致悼词的那一瞬间,我们再也无力阻挡感情的巨浪滂沱! 按说,这出悲剧到此该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了,然而万没想到的情景还在最后一在展览最后部分,展柜中摆放着全国各族群众要求为少奇同志平反昭雪而撰写的文章中,我竟意外地发现了自己当年亲笔写成的〈我们爱读《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文复印件,尽管报头、落款全被遮盖,尽管说明词中写着“这是北京等地群众投书”的字样,尽管时隔近二十个春秋,尽管它的文字过于偏激、绝对,但我还是一眼能认出并敢肯定地说:这是我写的!我写的! 小向多少有些好奇地问道:“你怎么啦?”我极力做出无所谓的样子告诉他:这是我写的。他没有作声,或许是不相信。我也再没解释,我理解他,我们毕竟是相差整整一代的人,很多事一时半下难以说清。我想起若干年前罗瑞卿同志的女儿、作家罗点点曾告诉我的话:这就叫历史! .步出纪念馆,我们来到由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刘少奇同志故居”匾前照相留念:。这时,太阳艰难地从乌云中挣扎了出来,大地呈现出一片光明,人的心情也为之一振……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

相关人物

刘少奇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