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 、西安采访随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10000955
颗粒名称: 兰州 、西安采访随记
分类号: F014.1
摘要: 当中国的经济奇迹正让世界钦慕时,回首西北,她的翅膀仍旧沉重。缩小东西部差距成了今天上下左右关注的战略大事,西北人更是殚精竭虑。 作为西北城市经济的领头雁,兰州、西安首先不甘落后,在最近几年中,正发生着令人欣喜的变化。1996年底,记者随市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外出考察学习,深为兰州、西安市所取得的可喜成果所鼓舞。 兰州;奔富之城1994年8月,国家五部委正式批复同意《建设兰州商贸中心总体方案》实施。这标……
关键词: 兰州 西安 采访随记

内容

当中国的经济奇迹正让世界钦慕时,回首西北,她的翅膀仍旧沉重。缩小东西部差距成了今天上下左右关注的战略大事,西北人更是殚精竭虑。作为西北城市经济的领头雁,兰州、西安首先不甘落后,在最近几年中,正发生着令人欣喜的变化。1996年底,记者随市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外出考察学习,深为兰州、西安市所取得的可喜成果所鼓舞。兰州;奔富之城1994年8月,国家五部委正式批复同意《建设兰州商贸中心总体方案》实施。这标志着兰州被列为我国第一个以建设商贸中心为龙头的改革试点城市。作为国家缩小东西部差距的重大战略决策,运行已经二年多了,这个以流通带动综合配套整体推进,以市场促进区域联合对外开放的决策,1994年8月国家体改委、国家州市已有17家工商企业改建、组建成为集团公司,“抓大放小”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虽有部分企业运行尚不规范,但巨人战略、规模经济的观念已被普遍接受。江泽民总书记在西北经济工作座谈会讲话中指出;“历史上,西北地区是个开放地区,丝绸之路给西北地区带来过繁荣。今天要振兴西北地区的经济,也必须走开放搞活之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兼国家体改委主任李铁映在随后的考察中,提出了“以加快改革开放为动力,把兰州建成西北商贸中心,促进整个西北地区经济发展,逐步缩小东西部差距”的思路。甘肃省人民政府据此精神,广泛调査研究、征求意见,召开全国性论证会,逐步形成了《建设兰州商贸中心总正在重筑西部商贸之都。今天的兰州和过去的印象比起来,发生的变化是巨大的。高楼明显增多,风格突出,非常有气势,颇具现代城市的风貌。兰州在短短几年中,旧城改造令人刮目相看,街头常能看到巨大的“xx集团”的企业标识,甘肃省十强乡镇企之首黄河企业集团公司,在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后,毅然和过去传统的“船小好掉头”的保守观念告别,继而接受“船大抗风浪”的规模经济观念,迅速通过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规模将企业主产品啤酒产量大幅度提高,继而通过兼并、合作、租赁、合资、联营、股份制改造等多种方式将企业从单一的啤酒生产扩展为纸塑包装、产品标贴印刷、汽车运输、物资供销、养殖、麦芽加工、机械制造、针织、化工、建筑、商品营销诸多跨行业的多元产业结构。这是该公司在经营思想上的一个重大突破,这种抗风险的东方不亮西方亮的巨人战略思想,为黄河集团公司多头发展、互为依存、共同进步奠定了厚实的物质基础和思想上的自信力。据兰州市体改委主任薛革顺介绍,按照现代企业模式改造老企业,不仅是黄河企业一家。到目前为止,兰计委、国家经贸委、国家内贸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正式批复同意实施。兰州市建设商贸中心旨在培育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与国内国际市场接轨的区域性大市场,作为西北五省会城市之一,兰州市的这个大动作气魄非凡,就连西安人也盛赞:兰州人观念改得快,力度大。兰州商贸中心建设分三步实施: 第一步,到1995年,起步打基础;第二步,到2000年,形成基本框架;第三步,到2005年,基本建成。时至今曰,第一步目标基本实现,第二步开始启动。第一步中“三年见小效”的8项重点工作,24件实事和33项目标任务到1996年底顺利完成。根据这个建设规划,到目前,兰州新建市场51个,市场总数累计达到331个。1995年,市场成交额95.7亿元,是1993年的2.5倍,年成交额过亿元的市场20个,其中有8个市场的吸纳辐射能力波及全国20多个省(市),3个市场分别进入全国同类市场50强行列。两年多来,商业网点明显增加,总数6万多个,其中有2万多个属新增网点。生产要素市场也有了新的发展,劳动力、人才、产权市场有了交易场所,技术、金融、房地产、信息市场也有了固定场所和比较先进的软件设施,业务范围不断扩天。商贸中心的建设明显改善了投资经营环境,三资企业达到1061个,比1993年增加4A7个。从1993年以来每年举办一次、的“兰州丝绸之路经贸洽谈易会”成交额逐年增长。筑巢引凤收到实效。东西合作不断增加,投资1.5亿元的兰州(浙江)义乌商贸城和由海南投资1.2亿元的飞虹黄河大桥已动工,广州投资的西北商城开始营运.,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区--兰州雁滩工业城也初具规模。商贸城的建设大大激发了兰州人商品意识的觉悟。原先,基本垄断东部批发市场的外地摊位,现已有20—30%为本地人所取代。越来越多的人对兰州的经济改革和社会进步抱有强烈的信心。一追求业绩观念常新西安西南部的鱼化村之所以被称为“西北乡镇企业第一村”,原因在于他的背后有年产值过6亿元的“西安鱼化企业集团总公司”的有力支持。这家集农、工、商、贸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拥有8大专业公司,24家企业,两个专业市场和一个游乐园。在简陋的村委会议室里,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郭世英讲述了鱼化村走农工商贸全面发展的艰难历程。现年66岁,自称文化程度不高的郭世英有一个绰号叫“郭大胆”。鱼化企业集团总公司的壮大和他有着直接的关系。这位农民的脑子里总有些大胆的想法。1961年从部队回村当干部,35年来他从支部书记到总支书记到党委书记,伴随着鱼化村工副业的兴起衰落,一直抱定一个朴素的道理:农民要得发,买卖加庄稼。一有机会便张罗起村办企业。到1975年,他已经在鱼化村办起了8个小手工作坊,1984年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500万元,对此郭世英一点也不满足。是年他组织三班人马外出考察,寻找商机。在广州他与一位曾在西安27天未谈成生意的港商签订了服装加工的合同。港商与这位用40分钟和自己谈成生意的西北农民将信将疑,为核实他的实力,要求到西安看他的生产设备,郭世英以天热为由推后,约定9月相见。7月27日郭世英回到村里,夜深人静时将拖拉机开到玉米地里在天亮前将地犁出了一片厂房用地。各级领导闻讯赶来,他坦然相告:能如期生产,每月可赚20万元加工费,等于这些土地每月每亩能生出1万元来。让我把厂办起来,判刑坐牢我全认了。9月27日港商如期而至,对郭世英52天办起一座工厂非常惊讶。鱼化企业从此在这个大胆农民的运筹中开始了日新月异的进步。当年底,鱼化企业买来260辆自行车,还有彩电、洗衣机、毛毯,按劳分配,重奖有功人员,有的厂长对奖给自己的一万元钱吓得不敢伸手去领。这一举动把鱼化村民的小农经济意识一下冲击得七零八落,无工不富的观念从此也深深地扎下了根。在以后的办企业过程中,虽然也有多次因资金等困难的干扰,包括一些村委都有怨言,但困难过后,当新的经济增长出现后,村民更加相信致富就得多业发展,尤其工贸之路是必经之路,同时他们也懂得了市场风险。
  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之后,郭世英对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有了更深的理解,年底他立志要在1993年大干一场,将全村产值闯过三亿大关,这就意味着要翻两番。他和村干部在外地考察中注意到,当时全国竟有300亿元的闲置设备,他们认准此信息大有文章可做,于是划地60亩,要建设一个调剂中心。5月3日开工,7月底即竣工,郭世英在此期间将铺盖卷儿也搬到了工地上。年底村产值达到3亿零2千万,实现了翻两番的目的。在多年的市场历练中,郭世英对乡镇企业该如何办积累了一套自己的切合实际的方略:
  1.整体推进。根据鱼化村地域济的不平衡,他提出了“保住东部,开发西部,搞活中部”的远景规划,追求长远发展的效果。
  2.产业调整与平衡的关系。他有一个形象的说法:先经商,后炼钢,积累资金办工厂,在管理上做文章。这句话是他对村办企业如何协调一、二、三产业的高度概括。
  3.融资。贷款在他的观念中是这样一种事实:贷款买来一只老母鸡,鸡下蛋,蛋孵鸡,最后落下一窝鸡。这其实是一笔如何有效使用、最大效能地使用贷款的活帐。村办企业有风险,风险应该让受益的所有村民共同承担。通过集资办企业,郭世英把村民从田埂上拉到了市场中,人人为自己的利益操心。鱼化村办企业的壮大历史证明,转变观念其实是一件痛苦的事,有如刮骨疗伤,不在根子上下手,解决不了问题。鱼化村在短短几年中之所以能够把村产值提高到超过6亿元,最重要的就是以郭世英为代表的鱼化村农民向市场迈出了大步伐,这一大步是和传统的小农经济意识格格不入的,而且在完成这一步伐的过程中也曾有过许多回的反复、动摇,即使在目前,这种反复、动摇依然存在,但这已不是主流。在痛楚中,鱼化村的农民进行着思想深处的革新,而党组织在这里始终发挥着中坚堡垒作用。1994年陕西省委授与鱼化村为“小康村先进党组织”光荣称号。鱼化村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是深刻的:只有领导干部具有敢为天下先的魄力,才有群众能为天下先的实践。改变观念是一个永远没有止境的过程,成功的实践即是观念转变所追求的目标,也会使观念停止不前,所以得有超越自我的勇气。只有常新的业绩,没有常新的观念。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

相关地名

兰州
相关地名
西安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