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10000580
颗粒名称:
分类号: F306.3
摘要: “九五”开局第一年,我市粮食总产量较上年增长10.06%,达到5.06亿公斤。“九五”末即2000年粮食总产5亿公斤的目标,提前实现了。在全市粮食增产的诸多因素中, 除人努力天帮忙外,科技兴农起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大面积推广了以水稻旱育稀植、小麦机械覆膜穴播、麦套玉米吨粮田为中心的技术成果,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三项重大农业技术成果的推广,共增产粮食2208。.41万公斤,占全市全年增产粮食4630.1万公斤的47.7% ;如果按今年粮食平均亩产426.6公斤计算,相当于增加了 5.18万亩耕地; 新增经济收入3321.65万元,全市农民人均增收85. 4 元。 上述成绩的取得,来之非常不易!它是全市农业部门的干部和科技人员智慧和汗水的结晶。
关键词: 农业技术推广站 农业技术

内容

有了明确的任务,做好了相应的物资准备,如何转变机制,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市农业局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
  (―)全面推行科技人员技术工作考核。去年冬春季节,他们在全市范围内第一次开展了科技人员技术工作考核。采取了科技人员述职、全体职工评议打分的办法,对科技人员的德、勤、能、绩进行全面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职称评定、技术职务聘任挂起钩来, 连续三年获得“良好”以上者,方有晋升职称资格,当年考核合格者,具有续聘资格,不合格者降低一个技术等级使用,职务工资同时下调。由于采取了上述考核工作90%以上的科技人员都能积极投身农业技术推广第一线。
  (二)改进科技承包方式,推进科技有偿服务。在认真总结“八五”期间农业科技承包经验的基础上,1996年市农业局推行了带任务、带物资、带经费、带技术的新的科技承包方式,通过定任务、提要求、给政策、抓管理,使科技承包体制曰趋完善,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了科技承包热。据统计,全年共有526名技术人员下乡设方抓点,搞技术承包。其中有112名科技人员吃住在田间地头, 搞水稻旱育稀植的商品化育秧,为农民提供一条龙服务,共育商品秧300亩,比1995年扩大8倍。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