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战争纪录片较量观后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10000482
颗粒名称: 大型战争纪录片较量观后谈
分类号: J905
摘要: 《较量》是一部反映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战争实况的记录片。
关键词: 战争纪录片 观后感

内容

《较量》是一部反映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战争实况的记录片。当“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歌声在片中响起,那种气壮山河的民族感情在每一位中国人心中油然而生。对于这场中、美之间的较量,当时参加战争的美哈得逊将军在他的回忆录中这样写道:“我是第一个在没有胜利的战争中签订协议的美国将军。”在看完影片《较量》之后,我们刊登以下几位作者的想法,这也许可以对我们的题目做出一些解释。马金蕊(市广播电视报记者):市场上许多票房收入不菲的影片,无论是大制作还是反映社会暴力的影片等等,它们都有一个效益所需的功利性在其中。而《较量》是一部很短的国产纪录片,它是以纪实风格和资料真实而取胜,再就是影片所给人们带来的生理(视觉)以及心理上的“剌激”和“震憾”。很长时间以来,国产片也包括大片带给人们的平淡和失望使人们走出电影院时难再有特别的感觉和感动,而《较量》以它的纪实资料首先在视觉上满足了人们的“猎奇”欲望。再者,片中全国人民捐钱送粮、齐心协力、送子去前线等表现万众一心的场面,同我们现在缺少激情与英雄行为的时代特征相比,前者似乎使人们的民族自尊心得到大大满足。还应提到的是,《较量》在资料的衔接上还是可以看出是粗线条的,这也许是条件所限吧!王俊贵(市电影公司发行放映部主任:《较量》1996年10月份在银川第一次映出时,由于是一部纪录片,所以我们没有引起重视,为此忽略了宣传上的工作。使得广大观众对这部片子认识不够。当时此片在我市映出40多场十几天,收入1万5千多元。而且第一次映出时多半是中小学生的集体观看,这跟外地大批量的观众主动观看形成鲜明对比。当内地的信息反馈回来之后,我们认识到我们应该补上这一课,在我看来观众喜欢这部片子的主要原因在于这几年来国产片的总体质量不高,各类题材都看过之后,观众似乎更需要一种实实在在的东西。国内最近出了一本书叫《中国可以说不》,而这部片子在向观众提示:五十年前,中国人已经在向美国说“不”了。行小莉(本报编辑)看完《较量》,“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歌声不绝于耳,伴着歌声,影片中的镜头历历在目……也正是这歌声形成的强大凝聚力,使装备简陋的志愿军敢于与有飞机大炮的美国军队展开殊死搏斗,也正是歌声里体现出的“保家卫国”的信念,激励着每一位志愿军战士。影片通过当年的战争史料,反映的是当时的时代精神,而这种时代精神却正是我们现在所缺乏的。经济的发展似乎伴随着人心的散淡,许多时候对激情和万众一心这种情感和行为的需要啃噬着许多现代人的心灵。而对于我们正在进行的经济建设,这种情感与行为则显得更为重要。无庸讳言,影片也有不足之处。美方的军事资料,武器装备、作战情况在片中反映得较多,而我方的情况则较少,虽然战争是以我方的最终胜利而告终,但作为国人,更关心志愿军当时的具体情况。这一点,影片没有很好地满足观众的“胃口”。杨咏(本报编辑):电影公司的同志给我提供了影片《较量》在内地一些城市的票房记录:上海200多万、北京150多万、广州40多万。而这部片子从投入上来说应该是比一般国产片要少一些,因它几乎全是资料片,所以从票房收入来说,它的投入与产出的比例是其它国产片无法比拟的。如此,一个问题在向大多数国产片提出:观众对其不喜欢的原因究竟在哪儿?我以为并不是投入多少的问题,而是要敢于推陈出新,要用真实的东西来打动观众。《较量》一片中反映出来的万众一心的精神,可以说让我们群情激昂,让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得以满足。所以当我面对国产片提到民族自尊心的时候,今天的国产电影和电影人是不是也需要一些万众一心,保家卫国的“志向”。谭立群(市电视台专题部记者):《较量》一片片名起得非常好,四十几年前,中国人民用炒面加雪和步枪,打败了现代化装备的美国侵略者,以中朝人民的胜利结束了这场战争,“较量”出了结果。这不但是战场上的“较量”,更是国家、社会制度的“较量”。今天,许多人崇洋媚外,对美国更是倾心向往,在唤回人们的爱国热情、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我们仍然在“较量”,这是一场持久战。四十年后重温这段历史,当年中国人民身上所具有的那种民族精神、爱国热情,对我们今天教育青少年仍然有极大的现实意义。陈平(本报总编室主任)这场战争无论在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都是一个“较量”,影片题目对时代的主题提炼得非常好。美国建国200年来从来没打过败仗,在经济上是个资本主义强国,军事上是一个大国,美国在这场战争中实际上代表了一种社会制度,代表着一种社会观念。而中国作为一个准备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又代表着另一种观念和社会制度。故朝鲜战场上的胜负不仅仅是军事上的胜负,也不是一个国家的较量,而是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的较量,是正义与非正义的较量。这部影片中最后说,我们打赢这场战争用的是气,换句话说:“美国用的是钢、我们用的是气,结果是气战胜了钢。同时也打破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抗美援朝的胜利鼓舞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斗志,也推进了新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这部影片是一部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影片,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因为在中国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有很多的模糊观念,有很多污浊的东西,讲价钱、讲享受、讲排场等等。这些腐蚀着人们的心灵,消磨人们的意志,如此下去就会影响现代化大业,而这个时候召开的六中全会正是针对这个问题,提出我们在抓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更要重视抓精神文明建设。这部影片所弘扬的东西也是符合六中全会精神的,发行单位做好发行工作,我们新闻单位做好宣传都是对六中全会精神的一种贯彻。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

相关人物

王俊贵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