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郊区奔小康步子大效果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10000337
颗粒名称: 银川郊区奔小康步子大效果好
分类号: F124
摘要: 银川郊区党委、政府把奔小康作为农村工作的总目标,充分发挥首府城市郊区的地域优势,真抓实干,取得了明显成效。
关键词: 小康建设 农村建设

内容

银川郊区党委、政府把奔小康作为农村工作的总目标,充分发挥首府城市郊区的地域优势,真抓实干,取得了明显成效。到1996年底,全郊区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89625万元,比上年增长13%;农村人均纯收入将达到2100元,比上年增加310元;农民居住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砖木、砖混结构住房比例达到56%以上;90%以上的村通上了柏油路,全郊区已形成了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有83%以上的农户吃上了符合卫生标准的自来水;85%以上的村通上了程控电话,农民个人安装住宅电话2234部;部分农户使用上了电炊和液化气;经过努力,已有2个乡25个村提前实现了小康。这些成绩的取得,为全郊区1997年在全自治区率先实现小康奠定了良好基础。银川郊区小康建设发展态势良好、其特点是领导重视,思路清晰,组织到位,任务落实。
  几年来,郊区党委、政府把实现小康作为农村工作的主题,农村各项工作都服从服务于这个主题,以此为主线,制定了小康规划,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的小康建设协调领导小组,以签订责任书的形式,明确了各乡村小康建设的任务,通过考核、监测,奖惩制度,抓贯彻落实。根据郊区的地域优势,郊区党委、政府提出了“依托城市求发展,富裕农民奔小康”、“发挥优势,用足优势”、“盯着市场种田,围绕市场挣钱”的城郊型经济发展思路。还根据近郊、中郊、远郊不同特点,提出了不同的发展战略,始终把引导农民参与市场竞争,引导农村经济按市场规律发展,作为整个工作的着力点。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不动摇,是郊区奔小康的特点之一。郊区党委、政府一班人有一个共识:增加农民收入是小康建设的核心,而发展农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基于这一认识他们舍得在农业上投资。自1994年以来,共投资610万元,改造低产田3.68万亩,新开发可垦荒地1.12万亩,累计增产粮食1.7万吨。1996年政府专项补贴63万元,乡、村、户筹集81.2万元,用于购置插秧机,推广小弓棚育秧872.5亩。三年来政府累计投资900万元,用于特菜开发和日光节能温棚建设,前年底投资826万元建设万头猪场,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

相关机构

银川郊区党委
相关机构
银川郊区政府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