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文化精品下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银川晚报》 报纸
唯一号: 310120020210000167
颗粒名称: 送文化精品下乡
分类号: C912
摘要: 中国最大的文化市场在农村。农村又是一个文化要素最匮乏的市场。送戏下乡,送电影,送图书下乡的背后正说明农村文化自产的不足和城市文化相对于农村的发达,于是就有供有求。
关键词: 农村 电影 文化市场

内容

中国最大的文化市场在农村。农村又是一个文化要素最匮乏的市场。这是个不争的事实。说文化市场,自然是因为有利益这根杠杆在平衡局面。送戏下乡,送电影,送图书下乡的背后正说明农村文化自产的不足和城市文化相对于农村的发达,于是就有供有求。这也应该是个不争的道理。按老派的说法,天下照熙攘攘来去,皆为利益所驱,而现今农村文化仍显饥饿而生产者又不怎么充满热情地,去占领,这倒是个奇怪的事情。为什么供求之间这座桥不能架起来呢?可以肯定地说,农村是嗷嗷待哺地在等待着文化下乡。问题出在两方面,一是下了乡的文化不合胃口。语言不是农民的语言,材料不是农民身边的材料,甚至是已经放凉了的旧莱,吃起来没味。就说电影中的科教片吧,专业术语让农民兄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江南农村的实用技术拿到北方来宣传无法活学活用,有些片子干脆是80年代的东西,比起看电影的农民手里的技术还要落后,这怎么能让他们耐着性子看下去呢?另一方面是生产者对农村太缺乏了解,他们不是在田间地头体验农民的喜怒哀乐和他们的胃口,常是闭门造车,不能触及到现实矛盾,与农民的生活合不到节拍上。当然这还不能完全说明农村文化市场不景气的原因,另有经费的、农村文化设施的、农民文化素质的诸多因素,但戏不对路,书不中看是根本问题。96中央电视台编排的小品《三鞭子》就很受欢迎,相信把舞台搭到村口也同样受欢迎。这两年各地都能间或出现一场戏或一部电影在农村场场爆满的事情,正说明只要文化产品适合农村市场就会有收益。可惜这样的产品就是太少了。如果到农村多走走多看看就会发现,这些年农民的房子是盖得越来越漂亮了,同时也会发现,寺庙也建了不少,这其中包含着农民的许多心迹,文化市场如果不被文明的健康的精神产品占领,后果是显见的。农民们能不能自愿地把修寺建庙的钱拿出来建文化活动场所,盖剧院,修学校,要看各级组织的努力了,而达到这一目的的前提是,能够保证把科学文明的文化送下去。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