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帽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0748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帽子
分类号: K892.23
页数: 2
页码: 121-122
摘要: 本节记述了永昌县不同时期戴帽子习俗的介绍。
关键词: 永昌县 民俗服饰 帽子

内容

清代,男子戴小帽,用青绸、缎子或青布做成,有8棱、6棱之分,顶端用红线或红布缀成疙瘩,有“缎小帽子红疙瘩,绸袍褂子缎夹夹”之说。劳动者中男子平时戴布制瓜皮帽。女子冬季包头巾。民国时期小帽子继清续兴。官员、绅士及部分教员戴礼帽,一般人戴瓜皮帽,冬天戴“火车头”暖帽、皮帽、棉布暖帽、毡帽、缺边帽。士兵、学生戴“熨斗帽”。小孩子戴毛织帽或动物头型帽。女子多披头巾或戴黑丝绒帽。1949年后,男性多戴“解放帽”、“学生帽”、“八角帽”,上世纪60、70年代流行黄军帽,80年代以后流行鸭舌帽、太阳帽、旅游帽等。现今大多数人已养成了不戴帽子的习惯。

知识出处

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

《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

本节记述了永昌的农业生产习俗、传统婚嫁礼俗、丧葬传统礼俗、商业习俗、交通习俗、生活习俗、生辰民俗、家族习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