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甘边苏区红军干部学校始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 第十二辑》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4891
颗粒名称: 陕甘边苏区红军干部学校始末
分类号: K250.6
页数: 3
页码: 198-200
摘要: 一九三四年,在陕甘边工农红军不断发展壮大和红色政权相继建立的形势下,为了培养革命的骨干力量,陕甘边特委、军委和政府在南梁正式开办了边区红军干部学校。这所红军干校规模虽然不大,但是,在陕甘红军的历史上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事件。
关键词: 近代史 文史资料 中国

内容

一九三四年,在陕甘边工农红军不断发展壮大和红色政权相继建立的形势下,为了培养革命的骨干力量,陕甘边特委、军委和政府在南梁正式开办了边区红军干部学校。这所红军干校规模虽然不大,但是,在陕甘红军的历史上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事件。
  提起陕甘边苏区红军干校,还得从头说起。一九三一年冬天, 刘志丹、谢子长等同志领导的陕甘游击队改编为西北反帝同盟军。为了培训军队干部,西北反帝同盟军党组织办起了训练队。 一九三二年二月,西北反帝同盟军在甘肃正宁县三甲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陕甘游击队也办起了军政训练队,队长由张从同志(留苏学生)担任。训练队共分两个班,高级班训练排以上干部,普通班训练班长及部分优秀战士。课程有“游击队怎样活动”等,同时学习刘志丹为红军起草的《简明军纪》、《群众纪律》两个小册子,还讨论部队改编等问题。一九三二年夏结束。
  一九三二年十二月,陕甘红军游击队在陕西宜君县杨家店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第二团(当时只有这个主力团)。 红二团在照金根据地成立了随营学校,培训军队干部。当时随营学校共有学员二百多人,校长由吴岱峰同志担任。一九三三年六月,随着照金根据地的失守,随营学校就停办了。
  一九三四年,在陕甘边工农红军不断发展壮大和红色政权相继建立的形势下,陕甘边特委、军委和政府在南梁正式开办了红军干部学校。这所红军干校的地点原来设在南梁的荔园堡(今华池县南梁公社),后迁至南梁地区豹子川里张家岔,这里两面山势绵延,中间一条狭长的川地,山上山下古木参天,一片望不到边的原始森林,满眼葱绿青翠。穿过森林下山,一条小溪在川底缓缓流过。来到山脚,沿着蜿蜒的山根,布满了东一个西一个窑洞。学校迁来以后,学员们自己动手又挖了一些新窑洞,门窗因陋就简,用木柴和木棍制成,窑内盘土炕。当时,还召开了红军干校成立大会,仪式虽然简单,但贵在这是我们党自己创办的正式红军干校。
  红军干校的主要负责人是:刘志丹同志担任校长,习仲勋同志担任政委,吴岱峰同志当时任西北军事委员会参谋,兼任红军干校副校长并主持全校日常工作,马文瑞、蔡子伟等同志任教员。 不论校长、政委乃至教员,他们都是兼职的。
  在教学内容上,主要是政治、军事、文化和政权建设。政治课程有“工农红军”、“共产党”、“土地革命”(怎样分配土地)、“六大决议”(十大纲领、革命性质等);军事课有“制式教练”(基本动作)、“尖兵活动”、“游击战术”等。训练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军事素养和游击战术常识。军事课由刘志丹同志担任,政治课由蔡子伟同志担任。因为入校学员文化程度较低, 文化课以扫盲为主。马文瑞和吴岱峰同志也不断在这里讲课。学员对象,有来自部队的中、下级干部,也有少量的地方干部。教学没有什么正规教室,每个学员发根铅笔和一点麻纸作笔记,教员在台前或在黑板上写,学员们做笔记。干校生活也很简单,主要粮食是黄米,当时把它叫“黄米扛子”;蔬菜很少,偶尔能吃到一点羊肉。干校学员每期有百余人。从一九三四年到一九三五年春,共开办了三期。学员毕业以后,分配到红军、游击队或赤卫队工作。他们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成为重要的骨干力量,有的成长为很有才干的党政领导干部和军事指挥员。
  一九三五年初,在陕西永平又开办了陕甘宁晋红军军政学校,校长仍由吴岱峰同志担任,军事教员有张义舟、李启明等, 学员一百二十人,都是部队班以上干部。军事课有“制式教练”、 “跑外活动”等。
  一九三五年,在陕西瓦窑堡又开办了陕甘宁红军军政学校,吴岱峰同志担任校长,政治主任由赵希仲同志担任,军事主任由黄洪藻同志担任,学员共有四百多人。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军政学校与中央红军大学合并。

知识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 第十二辑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 第十二辑》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82.6

本书以回忆的形式描述了抗日战争时期甘肃所发生的抗战故事。

阅读

相关人物

巩世锋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