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乐舞、绘画艺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与东察合台汗国史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4773
颗粒名称: 第三节乐舞、绘画艺术
分类号: J722.4;J2
页数: 7
页码: 227-233
摘要: 新疆自古以来就以歌舞之乡饮誉中外,历史上古籍文献中就有“龟兹伎乐,特善诸国”的记载。龟兹乐工白明达、音乐家苏祗婆、 疏勒琵琶能手裴神符、于阗人尉迟青等都是新疆风靡一时至今仍为人们乐道的乐舞艺术先师。作为社会存在的产物,新疆历史悠久的乐舞艺术也经历了产生、变化和发展的漫长历程。从文献资料记载来看,东察合台汗国时期是这漫长历程中的重要一段。
关键词: 乐舞 绘画 东察合台汗期

内容

新疆自古以来就以歌舞之乡饮誉中外,历史上古籍文献中就有“龟兹伎乐,特善诸国”的记载。龟兹乐工白明达、音乐家苏祗婆、 疏勒琵琶能手裴神符、于阗人尉迟青等都是新疆风靡一时至今仍为人们乐道的乐舞艺术先师。作为社会存在的产物,新疆历史悠久的乐舞艺术也经历了产生、变化和发展的漫长历程。从文献资料记载来看,东察合台汗国时期是这漫长历程中的重要一段。当时,蒙兀儿王族贵咸都很喜好音乐舞蹈,海答儿书曾记羽奴思汗“对于歌唱和器乐很有修养”②。在马哈木汗宫廷中,据载就有一名叫麻克速•阿里的宠臣,“极擅于器乐和声乐”。赛徳汗“精于琵琶、三弦琴、四弦琴和伽恰克,最精的还是四弦琴。他还精通骨雕艺术,善于制箭。”阿不都•拉失德汗“对于某几种乐器技艺娴熟,对于所有的艺术和工艺都卓具才能”①。公元17世纪初东行时曾在哈实哈儿、 阿克苏诸地呆过的葡萄牙传教士鄂本笃书载,该处习俗“其家聚餐,并伴奏乐以助欢,而且经常举行舞会”②。另据《乐师史》记载, 当时还有一位名叫麦吾喇南特裴的蒙兀儿斯坦人,“在音乐方面享有盛名,经他培养,曾有200人在音乐方面技艺娴熟,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③。值得注意的是,蒙兀儿诸汗们所喜爱的乐舞以及演奏的乐器,都是当地民族所为、抑或为他们所造,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蒙兀儿人的突厥化。
  东察合台汗国时期,各族劳动人民在乐舞方面最大的贡献就是对畏兀儿族传统的民间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进行的改革和整理。
  《十二木卡姆》是融音乐、舞蹈、诗歌为一体的综合性的民间艺术,它是古代天山南北各族乐舞艺人的伟大创造。据考证,“木卡姆”为古龟兹(库车)语一吐火罗语“Maka — ykne”(亦可拼作Ma-ka — yakna),意即“大曲”。它的原始形式当是公元前2世纪流传在今新疆东部天山以南地区的“摩诃兜勒”④。公元4世纪,东传中原地区。到了公元17世纪,其音乐结构逐渐完善,从而形成一种包括 “艳(歌曲)”、“趋(乐曲)”、“乱(歌舞曲)”的音乐歌舞套曲。迄公元11世纪,经过乐师们的不断修整创新,木卡姆已形成完整而有一定规律的乐曲。当时中亚布哈拉人依本•西那在其用波斯文写成的著作里已经提到十二套木卡姆的各套名称。公元16世纪木卡姆乐舞艺术在东察合台汗国时期又经历了一次很大的变革,阿不都 •拉失德汗及妃子阿曼尼莎罕、乐师喀迪尔汉对它进行了系统的规范整理.使之成为一套集古代畏兀儿传统音乐、演奏音乐、诗歌、 舞蹈于一身的固定的规范化大型套。根据楚剌思《编年史》的记载, 阿不都•拉失德汗是位音乐犬师,他创作过一组木卡姆,叫激乐曲,这是一首绝妙的乐曲,它使其他一切乐曲相形见细,而为之降服。他对各种乐器,如恰儿塔儿、独塔儿、啬塔儿、喀伦、热瓦甫、奥德、胡琴等无不精谙,当他演奏乐器时,即便是铁石心肠的人,也会感动。从《乐师史》披露彳阿不都•拉失德汗的妃子阿曼尼莎罕在音乐方面也颇负造诣。阿曼尼莎罕是一位樵夫的女儿,她是那个时代唯一的一位女诗人。她不仅能填词,还能演唱木卡姆。她除了写过一部关于诗歌、音乐、书法的名叫《心灵的协商》的书籍外,还创作了一套《依西莱提安库孜》木卡姆。关于喀迪尔汉的经历,我们知之不多,仅知道他在音乐方面很有天赋,他创制了热瓦甫和琴丝弦, 写过一本见解细微而又深刻的乐理书籍。据传说,当时宫宴如果没有喀迪尔汉坐陪,阿不都•拉失德汗就食不知味,甚至睡觉都不香。喀迪尔汉还独创了一套名叫《维沙勒》的木卡姆,并将此传授给弟子①。综上所述,阿不都•拉失德汗、阿曼尼莎罕,喀迪尔汉等人对木卡姆的演进、规范和完善都作过重大贡献。据《乐师史舜述, 经过这一时期整理加工后的各套木卡姆名称有了极大变化。他们的名称分别是:①拉克;②且比雅特;③木夏乌热克;④恰尔尕;⑤ 潘吉須;⑥乌札勒;⑦伊拉克戈壁;⑧纳瓦;⑨乌夏克;⑩巴雅特;⑪艾介姆;⑫西东。整理后的木卡姆较之以前有以下变化,即刪去了一些阿拉伯、波斯地区的木卡姆,保存并发展了大部分新疆、中亚地区的畏兀儿族的木卡姆。此外,将《大拉克曼》、《达斯坦》(叙事歌曲)和《麦西莱甫》(意为歌舞晚会,用于木卡姆,则指歌舞曲部分) 等木卡姆以各自特定的乐曲形式配套组合成型①。之后,历经修删补充,不断修整,逐渐形成一种规模更大的音乐歌舞套曲,亦即现存的《十二木卡姆》。值得予以指出的是,今天喀什鳴尔等南部各地的《十二木卡姆》与公元16世纪整理后的木卡姆相比,除了将《伊拉克戈壁》木卡姆改作《伊拉克》外,其他诸套木卡姆名称完全相同。
  作为一种规模宏大的音乐歌舞套曲,《十二木卡姆》中的每一套木卡姆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琼拉克曼,包括散序、歌曲、歌舞部分;第二部分是达斯坦,由三至五首民间叙事歌曲和器乐间奏曲组成;第三部分是麦西莱甫,由三至七首民间歌舞曲组成。当该部分开始时,都要加用散序。全套木卡姆音乐,共包括170多首歌曲和歌舞曲,72首器乐间奏曲,演奏时间长达20多个小时之久②。
  十二木卡姆作为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显然是不断地融纳和汲取东西方乐舞艺术精华而发展起来的维吾尔族古典民间艺术。 东察合台汗国时期对她规范化、系统化的加工整理折射了这一时期文化艺术兴盛发展的史实。
  除乐舞艺术外,东察合台汗国时期的绘画建筑等艺术也颇有特点。据记载,羽奴思、阿不都•拉失德等蒙兀儿汗都喜爱绘画,长于书法。至今矗立在霍城县境内的秃黑鲁帖木儿麻札便是这一时期融建筑、绘画和书法为一体的典型的伊斯兰风格的综合建筑艺术。秃黑鲁帖木儿麻札修建年代较早,《拉失德史》对此也有记录, 书云其“汗陵的穹顶高大华丽,很是引人注目,其灰泥上写有铭文”。同书还记载,在天山南部鸭儿看城一座陵园里(今莎车县城南旧城墙边),“外表用灰泥涂抹,上面有壁画和铭刻”,铭刻内容多系苦法(尖角形的阿拉伯字母)体文字写成,少数铭刻是用索耳斯体 (大字体)写成的。坐落于该城中的都格拉特部异密米儿咱•阿巴 •癿乞儿的王宫里,人们发现在护壁板上皆绘有线条清晰、光彩夺目的壁画①。
  东察合令汗国时期的城镇建筑也十分具有持色,例如还在马哈麻汗在位亦期(公元1408—1416年)这位蒙兀儿汗王就在位于今新疆乌恰县城北边的策特尔湖山谷以北修建了一座城堡——塔什拉巴特。这座城悉由巨石筑成,入口处的门厅高大宏伟,从正门进去后,便是装修考究的长廊,沿长廊往里走,尽头处是一座宽敞漂亮的圆厅,圆厅四周为长廊环绕,长廊由嵌在墙里的一排排小屋组成。城堡的酉边耸立着一座装有20多个门的礼拜寺。迄本世纪初,西方旅行者东行途经此地,还见到这座城堡的遗址。伊斯兰史籍中也记载,都格拉特部异密米儿咱•阿巴•癿乞儿占据天山南部诸城期间,曾大兴土木,废弃了哈实哈儿旧城,在土曼河畔修建了另一座新城,新城之繁兴非旧城能比。当时的哈实哈儿地区是新疆伊斯兰文化学术交流中心,经济繁兴,人才荟萃,城中有其年代可追溯到喀喇汗王朝时期的汗勒克麦德里斯、阿克麦德里斯和汗勒克麦斯吉德等礼拜寺。皇家礼拜寺图书馆中收藏着几万册珍贵的图书文献。城东有座图舒塔克天文台。城镇建筑、文化设施之兴盛发展在当时都是极为空前的。白山派首领阿帕克和卓上台后,排斥世俗文化,捣毁天文台,烧毁非苏菲派书籍,著名的《纳菲赛诗集》、《喀迪尔汉诗》、《拉失德诗集》、《恰里失诗集》等皆被焚于大火中,熊熊大火整整烧了三天三夜①。
  鸭儿看城是东察合台汗国时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特别是汗国后期,这里是蒙兀儿汗王驻跸地,城市建筑有很大发展。 公元17世纪初行抵这里的葡萄牙人鄂本笃在其日记中记道:“因为商人的频频会聚,售卖的货物品种繁多,鸭儿看便成为喀什瞩尔国的首府和一个大商业中心”②。此时之鸭儿看城,商业繁兴,居民众多,塔楼耸立.房屋鳞次栉比。特别是公元16世纪米儿咱•阿巴 •癿乞儿驻守此城期间,引水入城,筑修花园,对旧城进行大规模返修和改造,海答儿书曾对此进行了详细的描述:”米儿咱•阿巴 •癿乞儿修建了一座城堡,大部分高达三十标准加兹(一加兹=30 吋,76.2厘米)。城堡内部,大约高一百竿(Chub),其中一座很高的城堡(ark)中共有六座城门,结构非常坚固。城门本身在〈城墙》 内约一百加兹处,两侧有两个塔楼相互紧靠,矗立门前。不论是谁想要进入任何一扇城门,都必须先经过两塔之间。如果敌人向内城进攻,前后左右就会弓矢乱石俱发。这样的建筑系统很少在其他城堡中看到。在这座城堡内,修筑了富丽堂皇的房屋;但描写这些建筑物太费笔墨了,四郊大约有十座花园,花园中有高大的楼房,每一楼房约有一百个房间。这些房间内陈设着书架,墙上有壁龛,天花板是用灰泥涂抹的,护壁板是用釉面瓦砌成的,上面画着壁画。 行人大路的两侧是一排排的白杨,所以顺城外四周走去,每边都有一标准程半的林荫大道。大道两旁有水渠”③。综览14至17世纪东察合台汗国时期文化艺术的衍变发展状况,很明显具备有以下几个特点:1.政治上的统一和多民族的杂居和迁移,各种社会经济形式和成分的并存和相互渗透,使文化事业的各种表现形式俱得到一定程度的反映和发展,这在以前是很少见的;2.察合台语文以及其文学的出现和繁兴,成为引导当时其他古典文学创作的主流,进而表现了西域境内操突厥语诸民族文学的渐趋统一和成熟,她对于近代新疆各民族文学的形成和进步起着一种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3.伊斯兰教独尊地位及其教理在汗国内的传播渗透,使这一时期各种文化艺术表现形式都程度不同受到伊斯兰文化的影响。 这与在此之前“诸教并蓄”时各种文化皆保持其独自特点的情况大相径庭。东察合台汗国时期文化艺术新的聚合和统一反映了蒙兀儿民族意识形态的伊斯兰教化,经济上从游牧到定居,由单一的畜牧业经济到农业种植业经济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了民族大融合中,新的近代意义上多民族文化的产生和壮大。

附注

① 转引自《维吾尔族古典文学作品选编》第162-164页,新疆人民出版社,1984 年。 ② 米儿咱•马黑麻・海答儿:《拉失德史》,E・罗斯英译本第二编第155页,中 译本第9页。 ① 米儿咱·马黑麻·海答儿:《拉失德史》,E・罗斯英译本第一编第139、147 页,中译本第363页、373页。 ② 利马笃"鄂本笃访契丹记》,中译文载见张垦娘虫中西交通史料汇编》第5册 第427页,中华书局,1977年。 ③ 毛拉艾斯木吐拉穆吉孜:《乐师史八杨金祥仅译文载《丝绸之路乐舞艺术》第 286页,新覆人民出版社,1985年。 ④ 关也维:《木卡姆的形成及其发展——兼论维吾尔各种木卡姆》,载于《姓绸之 路乐舞艺术》51-58页,新疆人民出版社,1985年。 ①毛拉艾斯木吐拉穆吉孜:《乐师史》,杨金祥汉译文载《丝绸之路乐舞艺术》第 286页,新疆人民岀版社,1985年。 ① 阿不都秀库尔•穆罕默徳伊明:《论维吾尔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第55 页.新疆人民出版社.1985年.周菁葆:《丝绸之路的音乐文化》第242-283页,新疆人 民出版社.1987年。 ② 关也维:《木卡姆的形成及其发展----兼论维吾尔各种木卡姆》,载于《丝绸之 路乐舞艺术》第64页,新疆人民出版社.1985年。 ① 米儿咱•马黑麻•海答儿:《拉失徳史》,E •罗斯英译本第二编第297-299 页,中译本第212页。 ① 安瓦尔•巴依图尔略论阿帕克和卓民族研究》1982年第5期. ② 利马笃;《鄂本笃访契丹记》中译文载见张星朋:《中西交通史料汇编》第1册 第427页,中华书局,1977年。 ③ 米儿咱•马黑麻•梅答儿”拉失的史》,E •罗斯英译本第二编第297页,中 译本第212页。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与东察合台汗国史研究

《丝绸之路与东察合台汗国史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97

“丝绸之路”是对远古以来连接亚洲、非洲、欧洲的东 西交通道路的雅称。它不仅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通商之 路,而且是东西方文化交流之路,是人类历史上的大动 脉。世界历史上的许多重要事件,就发生在这条道路上或 其周围地区。几千年来,它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 的一页,而且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它将继续对东西方文 化的交流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和积极的推动作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