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蒙古、甘肃地区的颜料手形岩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4104
颗粒名称: 一、内蒙古、甘肃地区的颜料手形岩画
分类号: K28
页数: 5
页码: 1-5
摘要: 中国北方草原艺术始于何时?以往考古学家的回答是,或说始于山西北部许家窑出土的骨上刻纹,或说始于青海、甘肃出土的彩陶器上的纹饰。但这两种说法,其时代都不超岀旧石器时代的晚期,何况许家窑出土的骨上刻纹,仅是一种纹理线条而已,算不算严格意义上的艺术品,学者间并没有达成共识,充其量只不过算作艺术的萌芽而已。
关键词: 民族文化 石器文化

内容

中国北方草原艺术始于何时?以往考古学家的回答是,或说始于山西北部许家窑出土的骨上刻纹,或说始于青海、甘肃出土的彩陶器上的纹饰。但这两种说法,其时代都不超岀旧石器时代的晚期,何况许家窑出土的骨上刻纹,仅是一种纹理线条而已,算不算严格意义上的艺术品,学者间并没有达成共识,充其量只不过算作艺术的萌芽而已。
  近几十年来北方草原大量远古岩画被陆续发现,为寻觅中国草原艺术的黎明露出了一线光明。
  首先在甘肃嘉峪关市郊黑山山沟,发现了许多块印有黄色手形的岩画,继而在内蒙古阿拉善右旗雅布赖山洞窟发现红色和黑色手形岩画多处①盖山林:《内蒙古雅布赖山洞窟手形岩画发现与研究》,(上海)《文艺理论研究》1991年第3期。均为阴型手印。这些手印并非绘画作品,而是一种喷印画。手印的作者,用赭石粉或黑石粉加上粘合剂及清水制成浆液颜料,注入骨管,再将手掌贴在石壁上,然后用嘴吹骨管、骨管中的液体颜料即喷射在手和石壁上,喷射完毕,把手掌取走,即形成了洞窟或石块上这红色或黑色露地的阴型岩画。
  当我第一次目睹这一个个手形岩画时,顿然产生了似曾相识之感。这类岩画在法国的柏梅尔、西班牙的卡斯梯罗、澳大利亚的托马汉克等原始洞窟中均发现过。它广泛分布于欧洲、澳大利亚、 新几内亚、南美等地。国外手形岩画的制作颜料有红黑两色,手印有左手,也有右手;有多个的,也有单个的。其制作方法,或将化作浆液的颜料涂在手掌上,然后按捺于石壁,手印呈阳型;或把手压在石面上,然后通过管状物(如骨管)将红色或黑色的浆液吹喷于石壁而成,呈阴型手形,就如同上面提到的甘肃嘉峪关和内蒙古雅 .布赖山的手形岩画制作方法一样。
  与甘肃和内蒙古的手形岩画最为相近的是西欧的洞窟手形岩画,尤其是西班牙卡斯梯罗手形岩画。内蒙古雅布赖洞窟与西欧洞窟相距岂止万里之遥,然而两者的洞窟环境、作画方法和手形题材竟有着惊人的相似性。是什么原因使不同地域、不同人种的先民跨越了空间障碍,创作了心理结构如此相似的岩画?也许,这反映了先民那对神秘巫术意味的执著追求以及对人类自我力量的发现、 肯定、歌颂的共同心态。不过我想,存在于两者间最大、最重要的因子是时代的一致或相近,并发挥作用所致。也就是说,在当时世界的西方和东方同时存在着两个艺术的发源地。而在两地的人类先民,由于经济生活的一致和人类心理规律的一致性,同时或接近同时,各自产生了对美的愉悦和追求,从而制作出了类似的手形岩画。
  关于欧洲洞窟手形岩画制作的时代,据考古学家测定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奥瑞纳文化初期,裴文中先生在《旧石器时代艺术》一书中.也将手形列入原始艺术中,并认为它是最早的黑影艺术。考古学界普遍认为手印画的产生时代比最古老的动物画还要早,甘肃、内蒙古的手形岩画与西欧手形岩画有着相同的时代特征,暗示着它们产生的时代是一样古老的。
  手印岩画在人类绘画史中具有强烈的原始性。它的岀现是原始人类最初产生审美意识的物化。这些手形除了在环境和色彩上与壁画有某些联系外,尚看不出与绘画有多少直接的关系,它还不具备“绘”的特点。然而正是这些手形开启了绘画艺术的先声,敲开了原始人类通向绘画艺术殿堂的大门。
  国外出现的某些手印岩画,或许与宗教咒语有关,那是因为有些手形岩画与周围动物交杂在一起,有的甚至按在动物身上,确实蕴寓着希望“现实中真动物也像画的那样被刺伤或抓住”的含义。 甘肃、内蒙古的手形岩画,虽然也有的在洞窟中,但并没有动物图像相伴,很难说它有“为抓住动物”的咒术功利目的。我觉得甘肃、 内蒙古的“手形”的含义很可能是人类对于手的歌颂。
  手,不是人体这部大机器中一个普通的部件,而是一个重要的器官。人类正是由于手,由于手的劳动,由于手制造了工具,才最后脱离了动物界,创造了人类本身。而且也正是由于手的劳动,才使人类具有改造自然界的能力。
  从手的伟大意义得到启示后,再回过头来看甘肃、内蒙古的岩画手形,就更觉得这些手形不一般了。当然,原始人不能像现代人这样深刻地认识到手的重大意义和作用。但是,对于手,他们却绝不会等闲视之。因为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极度低下的情况下,手不仅创造了这些工具和武器,掌握这些工具和武器,而且它本身就具有工具和武器的双重性质。手,是人的力量的起点,是人与自然界作斗争赖以生存的支柱。就这一点来说,原始人比起现代人来,对手有更加直接、更加亲切的体会。
  基于这些,洞窟岩画中手形的描绘,可能反映了原始人通过斗争实践对自身力量的初步认识,是人第一次用形象反映自身力量的标志。它在造型艺术领域中最早留下了属于人身自身的“印记”。 这个“印记”充满了原始人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孕育起来的对手的美感。
  当然,这并不是说,他们最初留下的手形是有意识的。情况可能是这样:原始人看到偶然在岩壁上留下的手印,联想到手在实际生活中的力量,于是产生了美感,有了再一次把它复制的要求。也就是说,原始人制作手形岩画可能经历了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过程。他们在手形中寄托着种种美好的愿望,希望画下的手形能实现有效的应验,像在现实中一样,显示出它的力量——保证狩猎成功。而当在画过手形后的狩猪中真的碰到好运气时,就会对手产生进一步崇拜的感情。在以后更长的日子里,又逐渐把手和象征力量的其他一些概念(如胜利、收获、征服)联系起来,而发展了对手的美感,从而进一步去描绘它。可以说,手形岩画是美感形象歌颂人类自身力量迈出第一步的标志。
  还有,手形的色彩也很值得研究。上面说过,雅布赖山洞窟的手形多数是红色的,这一方面是由于当时客观条件决定的,红颜料是把赭石或其他红矿石的粉末与动物脂肪或骨髓相调合而成,这些原料在世界各地是较现成的,雅布赖山也不匮乏这种原料。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原始人对红色的喜爱。这种爱好,很可能是由一种特殊的联想引起的。由物体的色彩的一定组合或物体的样式所引起的感觉,在原始民族那里往往也是同十分复杂的观念联系在一起,至少这些样式和组合有很多仅仅是由于这种联想才对于他们显得是美的。决定呈红色手形并引起美的愉悦的,很可能正是来源于这样的联想。大家知道,太阳和火是被原始人所最崇拜的,他们认为太阳和火是蕴藏着无穷力量的物体,而太阳和火都是红的,而正是这种联想才使原始人对红色产生了美感。用红色颜料吹喷成手形,大约意味着原始人把手看作同太阳和火一样的富有充沛的生命力,甚至看作是力量的源泉之一;也可能是寄托着一种良好的愿望,即赋予手形以太阳和火的颜色,希望手也发出像太阳和火那样的巨大威力。如此说来,红色的手形体现了原始人对太阳和火的美感与对手的美感的和谐的统一。至于雅布赖山和西欧洞窟中某些手形为何呈黑色,以及嘉峪关市附近的手形为何呈黄色,大约都蕴寓着深刻含意。
  此外,雅布赖洞窟或岩厦中的手形岩画的样式、数量、排列方式等等,也各不相同,一定也有各种具体的含义,比如与咒术的某些含义有一定联系等等。原始人留示给我们的这些难解之谜,都值得——加以破解。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96.11

本书内容包括:石器时代草原文化艺术、青铜器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草原文化艺术、北朝至唐代的草原文化艺术、辽代至清代的草原文化艺术、当代草原文化艺术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