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典型鹿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石人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4028
颗粒名称: 1.典型鹿石
分类号: K876.2
页数: 3
页码: 262-264
摘要: 主要分布于青河和富蕴两县境内,另外,昭苏和塔城也有发现。可以分为三个亚型。
关键词: 石器 考古 中国

内容

主要分布于青河和富蕴两县境内,另外,昭苏和塔城也有发现。可以分为三个亚型。
  A型:截面明显地宽面大于窄面,碑体宽面呈刀形。碑体雕刻图案化鹿纹,上下连续排列。这里包括了青河县的两通、富蕴县的3通和昭苏的1通,共计6通。仅以其中三通为例:恰尔格尔1号鹿石(FQL—1),通高317厘米,截面呈五边形。
  最宽的面宽约40厘米,上部雕刻一圆环,连点下面雕刻了五只鹿,第一只作回首状,其余四只鹿首朝上。与其相背的面宽36厘米,连点下雕刻了五只鹿,皆首朝上,在第三只鹿的背部位置雕刻了弓囊。其中有两个转角很小的相邻面,在构图上形成了一个约30厘米的宽面,所以,以图案的布局来说碑体还应该是四个面,这一面连点下也刻着鹿,由于剥蚀严重,图案不很清楚,大约是五只鹿。与此相背的是一窄面,宽约10厘米,图案也不很清晰,大约连点下雕刻了四只鹿。这通鹿石虽然局部剥蚀,但其中两个宽面图案仍然较明显,雕刻的非常细致,线条流畅,碑面上似涂有红色颜料。连点基本是直线排列,绕碑体一圈,碑体宽面呈刀形,鹿纹是典型的图案化鹿纹样(图版307—K—1)。
  恰尔格尔2号鹿石(FQL—2),上部缺失,残高203厘米,宽面28—29厘米,窄面宽24厘米。截面矩形,剥蚀严重。一宽面残留四只图案化的鹿纹样,三只较完整,首朝上;一只仅剩鹿体的尾部。碑体的腰部雕刻了两条平行线间饰曲折纹的腰带图案,弓插在上面。
  另外,在一窄面雕刻了一近五边形框内饰折线的图案,折线约10余条,平行排列(图版309—K—3)。托也勒萨依5号鹿石(QT1—5),通高186厘米,宽面41厘米,比较薄。碑体剥蚀,有许多裂缝。仅在一宽面雕刻了图案,呈刀形。上部是圆环和连点,连点排列略斜。碑体雕刻了三只图案化鹿纹,上一只鹿作回首状,下面的两只头朝上。中间一只鹿的颈、角间雕刻一弓囊图案。鹿纹的下部刻一两线直角相交的纹饰,一条线长,另一条线短。另外,这通鹿石截面的宽、窄相差不明显,是A、B型间的过渡型,因顶部残缺,暂时放在A型中(图版311—K—5),В型:截面基本呈方形,顶部平,碑体成方柱状,鹿纹图案亦呈图案化。主要发现干青河县境,塔城发现的一通,似也应归入这一亚型。
  什巴尔库勒4号鹿石(QSL:4),通高300厘米,截面呈方形,宽皆23厘米,整体呈方柱状。其中的一对正反两面雕刻的主要是图案化鹿纹;一面的上部雕刻带小柄的圆环,其下是五只鹿,最上面的一只呈横向,鹿首斜下,其余四只首朝上;另一面是六只鹿,偏上的四只首朝下,偏下的两只首朝上。在另一一对面中,一侧雕刻的是一向上斜的刀;另一侧局部图案不很清楚,中部略偏上雕刻一内饰平行连续曲折纹的长方框,其侧似雕刻一首朝上的鹿。这通鹿石现藏阿勒泰地区博物馆(图版308—К—2)。
  森塔斯鹿石,发现于塔城的夏牧场,处于塔尔巴哈台山的分水岭一带,鹿石南面约20米是石堆墓。鹿石露出地面高约330厘米。
  这通鹿石我们仅见李肖提供的照片,以及口述的一些现象,鹿石东侧有哈文字母(疑后期刻上去的)。
  从照片看,碑体呈柱状,上部有连点纹,连点略呈弧线排列。鹿纹图案化,上下排列;另外,鹿纹沿碑体各面呈连续性雕刻状,构成鹿纹占据邻面的现象。隐约能看出其它一些纹饰,但不明显(图版312—К—6)。
  С型:碑体呈不规则形,鹿纹有些变体,布局不呈上下排列。典型的仅发现一通,即乌鲁肯达巴持鹿石,另外,什巴尔库勒有一通也应属于这一亚型。
  乌鲁肯达巴特鹿石(QWL—1),处于小青格里河流域的山间谷地,属低山带,谷间现虽已垦为耕地,但时间并不长。调查时鹿石倒在一石堆墓上,现藏于阿勒泰地区博物馆。
  鹿石通高220厘米,选用的是一块很大的薄石板作原料,最宽处80厘米,整体上除顶部加工成斜弧形外,其余各面尚未作进一步的加工,石板呈不规则的长方形。仅在一侧宽面上雕刻了五只鹿和圆环图案,五只鹿皆首朝上,其中的三只啄状嘴接近上部边缘,圆坏雕于两鹿首之间,鹿雕刻的不很精细,虽有些图案化,但不很规范,排列上也不那么整齐(图版31O—K—4)。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石人研究

《丝绸之路草原石人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10

本书内容包括:亚欧草原和草原丝绸之路、蒙古石人研究综述、南西伯利亚草原石人、中亚石人研究综述、新疆石人的分布及特征、亚欧草原鹿石及相关问题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