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墓地石人的含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石人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3985
颗粒名称: (二)墓地石人的含义
分类号: K876.2
页数: 6
页码: 244-249
摘要: 墓地石人延续时间比较长,它们的含义也应该是有所发展变化的。
关键词: 石人 考古 中国

内容

墓地石人延续时间比较长,它们的含义也应该是有所发展变化的。
  戈拉科夫认为斯基泰墓地石人表现的是英勇的牺牲者㉕,叶拉金娜将石人与社会人物联系起来,并且等级化,指出石人所雕刻的象征物和神话中斯基泰王朝象征物一样㉖,所以,石人雕刻的是带有王朝政权标志崇拜物的帝王形象,波波娃的研究㉗,扩大了石人表现的人物范围,认为石人代表的不是王,而是部落首领。虽然他们的解释各有差异,但是,基本含义相似,都认为石人代表着死者,至少他应该是一个英雄。
  阿尔塔莫诺夫根据石人表现了男性生殖器㉘,而认为石人代表了人们崇拜的英雄神,是斯基泰神话中的祖先,是始祖塔尔吉塔亚 。梅柳科娃的研究特别注重斯基泰石人的剑㉙,她认为剑在斯基泰人中被看作是战神的象征物,相似于古希腊神话中的阿瑞斯战神,斯基泰石入表现的正是这个崇拜对象。舒尔茨在研究斯基泰石人中作了许多工作㉚,他是按着时间、内容和用途进行划分, 并且与遗迹结合起来研究。他认为早期石人表现的是佩兵器的英雄始祖,特意地雕刻了男性力量特征;晚期石人是军事长官,以此来代替祖先。并认为石人逐渐趋向于肖像化,表现出具体的个体。
  对南西伯利亚青铜时代石人含义的研究,迄今已见的资料不多,其中,格亚兹诺夫和施涅迭尔认为㉛,这些石人具有祖先崇拜意义,称作“巴巴”。有的石人明显是女性,可以看作是母系祖先崇拜。然而,许多石人分辨不出性别,自然也仅能作为祖先石人 。南西伯利亚石人虽然存在个体差异,但是,更多的是程式化特点。另外,此类石人因遗迹破坏严重,我们很难与遗迹联系起来讨论。
  吉谢列夫的观点是③,石人雕刻的面孔部分为拟人化,这是总的趋势,但是,仍然保存着兽的细部,像牛耳、牛角等,反映了农业—畜牧业生活相适应的公牛崇拜,未必带有古代图腾的性质。公牛崇拜是由图腾崇拜发展而来的,公牛往往象征太阳,可见图腾崇拜已让位于比较复杂的宇宙崇拜。
  米努辛斯克盆地青铜时代的墓地石人,被后来居住在本地的居民也当成了神圣的东西,瓦捷兹卡娅所介绍的叶尼塞河流域石人, 大部分就属于青铜时代,其中有些情况很有意思。
  十八一十九世纪时鄂毕河流域的汉蒂人在失利受挫时就把自己的神像劈成小块;而在涅涅茨人那里一旦主人失利,人们便抽打雕像,责骂雕像,甚至将他们拆散。叶尼塞河流域的凯特人在失利受挫时,也用鞭子抽打自己的雕像,或把它们扔进火里。当一个猎人或者一个放羊的人,凿刻一件神圣的偶像时,他就期待着从它那里获得帮助和保护,如果偶像破碎了,他就认为附在偶像身上的魔力也就消失,不能给人以帮助和保护了。他们对古代遗留下来的或者自己雕刻的石人,均施以这样的巫术手段,这可能反映的是比较晚的民族宗教意识,但不一定完全适合于古代。然而,在民族志中却反映出石人功能的两面性,认为石人既是避邪的保护神,又是有施行巫术手段的作用。这种观点对于我们认识古代石人的功能也是有参考价值的。新疆青铜时代墓地石人,以及早期铁器时代墓地石人墓的埋葬情况,从切木尔切克墓葬的发掘中可以了解到下面列举的一些资料㉜。
  3号墓,地表石人1尊,面东。为茔院制墓葬,在石围内有石棺一具,棺内发现人头骨一具,有石罐、石容器等。曾被盗掘过。
  4号墓,地表有石人1尊,面向200°为茔院制墓葬,有石围石棺一具,石棺内发现残余乱骨及人头骨,有铁、陶、石等器皿。可能也曾被盗过。
  2号墓,地表也有石人一尊,倒卧。为茔院制墓葬,有石围石棺一具。石棺内发现约19个个体的乱骨,有石镞、石容器、陶器等。
  5号墓,地表有石人1尊,面向20°茔院制墓葬,有石围,内有石棺一具,土坑一个,浅坑两个。土坑内是仰身直肢葬的儿童骨架 ,残,头向东,随葬有骨饰、小铁刀和骨带扣。石棺内有一具屈肢葬和一乱骨堆,随葬带柄石杯,羊拐骨64枚;浅坑葬的是肢骨数支和仰身盘腿葬一人。
  16号墓,地表可能是两尊石人。茔院制墓葬,有6具石棺。石棺1,少量幼儿零乱骨殖,没有随葬品;石棺2,并列仰身屈肢葬,三个人,石容器3件;石棺3,无尸体及随葬品;石棺4,石棺中及棺外均有零乱骨殖,无随葬品;石棺5,屈肢头向西,残,无随葬品;石棺6,乱骨少许,可能为殉坑。
  17号墓,可能有3尊石人,茔院制墓葬,两具石棺。石棺1,仰身直肢,头向东北,棺外共出石范等石质器具7件;石棺2,上层有侧身屈肢葬,下层有叠压三层的乱骨堆,约20人,随葬品有骨镞、铜镞、青铜刀、大小石容器、陶罐。
  24号墓,地表石人1尊,面朝东。茔院制墓葬内石棺一具。石棺西部骨架两具,已残,头西,仰身直肢,东部有5个人的乱骨葬。
  随葬品有陶器、石杯、石灯等。
  8号墓,地表石人1尊,面向310。。单石棺墓,葬乱骨堆,随葬石容器。
  18号墓,地表石人1尊,面向105。。石堆墓,封堆下有两具石棺,南室计头骨和残头骨13个,其他骨殖残块零乱;北室南侧乱骨叠压厚0.4米,北侧似有屈肢葬骨架两具。随葬品有石镞、石杯、残石盘、铜器等。
  切木尔切克墓葬由于破坏比较严重,所以,失去了全面分析问题的可能,然而有些情况对我们认识石人的意义还是很重要的。首先,可以看出石人在同一墓地中,其数量与石棺的数量不完全吻合,特别是茔院制墓葬,有的数量之间差别还比较大。由此,可以认为茔院制墓葬石棺的数量和石人的多少没有关系。其次,墓葬埋葬的人数和石人的数量也不吻合,有的差别很大,所以,墓葬埋葬人数和石人的多少也没有关系。墓葬中虽然表现出一些殉葬现象,比如殉葬坑中的骨架头部破成五片,双腿张开,足跟被绑缚而紧并,盘曲如蛙泳状,骨盆左右各有一深刻的刀砍缺痕等。如果排除殉人数,被埋葬的人大都没有明显表现出等级差异及其关系。从中我们看不出石人是为哪一位死者雕刻的,或者是哪一位死者的雕像。茔院制墓中的多石棺,多土坑或多石堆现象, 可以推测为是家族墓地形式,这是草原居民氏族关系的一种现象,即使到了很晩的时间,草原居民还残留着这种社会关系,“姓或千口、百口共一室,同一床,一被”⑥这种家族墓地形式正是现实生活在埋葬上的反映。早期墓地上立的石人,首先应该反映的是祖先崇拜,或者说具有人形神的崇拜,具有灵魂保护的意义。这也是青铜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石人相对在面部特点上显示出程式化特点,而又是一尊、两尊或多尊石人立于同一墓地的原因。此种情况在后来反而少见,或者不见,也应该能说明这一问题 。草原居民所崇拜的具有人形的神,看来不止是一个,有的墓葬是两尊,多者见有5尊者,而且其作用也不一样。
  草原石人这一文化传统总体上看存在连续性,不断地发展着的,虽然在某些地区存在一些缺环,在另一些地区,时间上的连结也不是很紧密。这些缺陷在一些地方是资料搜集上的问题,另外,也与草原居民的频繁大规模迁徒有一定的关系。无论怎么说,六世纪以后亚洲草原又兴起了墓地石人,到了更晚的时间向西延伸至南俄草原。目前我们了解较多的也是这一时期石人,数量非常地大。虽然曾误认为这一时期的石人为“杀人石",即“巴力巴カ”,雕刻的是战争中被打死的敌人雕像,然而现今研究的总趋势 ,如前所述,大都认为雕刻的是死者本人。从十九世纪史学家的记述看,雕像不只立于墓地,有的也放在自己的房子里,一般代表的是有血缘关系的受爱戴的人,为儿女兄弟,制作出相似于他们的雕像,陈放在房子里,并将饮食的第一份放在它的前面,吻它,将油膏涂在脸上、眼睛上,向它鞠躬,另外,从汉蒂人对石人实施巫术手段的情况中,也能说明这一问题。汉蒂人的习俗是人死以后,活着的人们便为死者刻制木质雕像,并给雕像供奉牺牲,这样一直要持续3年。
  他们认为3年以后死者的骨骼就会腐烂,为了让死者的灵魂有所寄托,灵魂能够长存,便将木质雕像埋入地下,用它来代替已腐烂的死者肉身。汉蒂人这样处理木质雕像,自然是在表现灵魂不死的观念。这一观念是草原居民长期以来形成的,包括了许多六世纪以来的石人都有相似的含义,只是表现形式不完全一样(这类石人以立于墓地为主)。另外,公元6—9世纪石人多表现为一些个体肖像,此种特点也反映出这些石人都具有这样的含义。
  虽然到了公元六世纪以来的石人含义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仍继承了早期这一文化的内涵,存在祖先崇拜的意义,特别是女性石人,或许雕刻的是乌买尔女神(这种石人被称为“石妇”)也是对女性的祖先崇拜。乌买尔被认为是儿童在母胎时的保护神, 但是,它以墓地石人这一形式出现,可能还包含有新的意义,可惜的是,我们还没有收集到完整的女性墓地石人资料,所以,还无法得出准确的认识。许多草原石人已被人为砸坏了,其中,有些石人可能是由于居民改变了宗教信仰,而有意识予以破坏的, 有的则可能由于民族或部族间的仇杀,并达到相互征服的目的,以致把对方的石人砸坏了。在草原居民的心目中,石人毁掉了就意味着那依附于石人身上的灵魂也不存在了,石人也就失去了对部族或民族的保护意义,而成了极普通的石头,人们可以随便利用它来制作任何东西,或作为墓葬的材料,或作其它的用途,另外,将鹿石改制成石人,或将原已雕刻好的石人,再改制成新的石人,也都具有这样的含义,表现的都是一种巫术手段。
  亚洲草原墓地石人的含义与中原各王朝帝王陵墓前所立石人的含义差别很大,例如唐乾陵许多石人上都刻有姓名,代表的是为祭奠高宗而来的使臣雕像,以此来夸耀唐皇自己的盛威。另外,唐宋帝王陵的文武臣石人,则是将生时的生活带入死后阴间世界的反映。虽然这一文化传统对后来突厥贵族墓葬的埋葬布局有一定影响,不过仅仅局限于很少的墓地。草原居民墓地立石人的习俗要早于中原,但是,它对中原文化有什么影响则不清楚。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石人研究

《丝绸之路草原石人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10

本书内容包括:亚欧草原和草原丝绸之路、蒙古石人研究综述、南西伯利亚草原石人、中亚石人研究综述、新疆石人的分布及特征、亚欧草原鹿石及相关问题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