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河县境内石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石人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3689
颗粒名称: 一、青河县境内石人
分类号: K876.2
页数: 6
页码: 106-111
摘要: 青河县是阿勒泰地区最东的一个县,目前调查到的石人有15尊。
关键词: 石人 考古 中国

内容

青河县是阿勒泰地区最东的一个县,目前调查到的石人有15尊,分述如下:萨木特墓地石人发现于阿尕什敖包乡唐巴勒玉孜尔村东北约5公里处,位于查干河北的山前坡地上。石人立于石棺墓的东面,相距约5米。其北侧立一圆柱状的黑色闪长岩砾石,砾石不见任何加工痕迹,呈棒锤状。石人和柱状砾石并列,显然是建墓者有意所为。
  石棺墓建于一高土台上,土台呈东西向的长方形,长10米,宽8米,高0.8米。土台中部是用多块石板顺土台方向建造的石棺,石棺长4米,宽1.45米,石板露出地面高0. 3米。石棺选材为花岗岩片麻岩质石板,剥蚀严重,一些碎块散落在石棺内外。
  石人也是用黑色闪长岩砾石雕成的,砾石近圆形,露出地面高0.6米,直径也是0.6米。砾石整体好像没有作任何成形的雕刻,仅在石体东面的偏上部位雕刻了人的圆形面部轮廓,直径0.3米。面部呈凸棱状浮起,上面浮雕眼、眉、鼻和嘴。双弧眉与鼻相连,鼻翼部相当地宽,眼睛呈圆形,颧骨隆起明显,嘴微裂且突起。石人身体部分未作雕刻,脸面雕刻显得古朴粗犷(图版161—Ea—6)。
  查干郭楞墓地石人一 1墓地在查干郭楞乡政府驻地科克玉依北约700米处,位于查干河西的一山梁上。山梁顶部较平,地表面为砂砾石。墓地分布着一些石堆墓和石棺墓,其中有两座石棺墓前立有石人。这两座石棺同建于一圆形土石台上,土石台直径9米,石棺呈东北一西南向排列,石人在墓的东面。这尊是偏西南1号石棺前的石人。
  石棺东西长4.6米,宽1.4米,为长方形。石板露出地面高0.6米。石人立于石棺东约6米处,石人面东斜立着。刻石是一块不很规则的长砾石,高0.7米。砾石顶部雕刻成圆形,偏上部仅雕刻出了人的脸部,以浮雕刻出圆形的面部轮廓,以及眉、眼、鼻和嘴。宽的弧眉与鼻相连,鼻翼也较宽,眼睛表现的外鼓且呈半圆状,颧骨很明显。嘴表现的比较宽,且呈噸状,微张(图版160—Ea—5)。
  查干郭楞墓地石人—2这是偏东北的2号石棺墓前的石人。
  石棺也呈长方形,东西长4.4米,宽1.4米,石板露出地面高0.6米。石人躺倒在石棺东约7米处,显然是后人所为,石人原来放置的坑址尚存。石人仅雕刻了人的近圆形脸型及眼、嘴等。由于刻石剥蚀严重,雕刻受到破坏,但仍可以看出嘴比较宽。另外,刻石为长方形石板,上宽下窄,顶部直平(图版288—Ea—55)。
  扎马特墓地石人墓地在查干郭楞乡政府所在地南偏西5.5公里处;位于查干河南的山前坡地上,这里是牧民的冬窝子。墓葬为石堆墓,直径约8米,石堆墓的东北约25米处立了一尊石人,面向东北。
  这尊石人仅以浅浮雕刻出了面孔及五官。面部轮廓为剪底显示,呈扁椭圆形,鼻子与上外轮廓相连,构成弯眉直鼻状,鼻翼稍宽。双眼呈圆形,嘴较宽稍张呈笑态。石人刻石为长方形石板,宽0.41米,露出地面高0.8米。从现场情况看,石人被人移至于此,原址可能靠近石堆墓(图版163—Ea—8)。
  巴斯克阿克喀仁墓地石人1990年阿勒泰地区文管所的王林山、郑颉同志发现了这尊石人,现藏地区博物馆。墓地在阿热勒托别乡巴斯克阿克喀仁村,地处青格里河西的山前坡地,分布有6、7座石堆墓。
  石人通高0.75米,仅雕刻出了人的圆形脸型。刻石为闪长岩质,顶部雕刻成圆形,且琢刻成一个平面,石人的脸孔就雕刻在平面的偏上部位。以浮雕法刻出面部轮廓,眼睛圆形,鼻子方直,嘴阴刻,呈一字形。颧骨不明显(图版162—Ea—7)。
  阿斯克阿克喀仁墓地石人墓地在阿热勒托别乡阿斯克阿克喀仁村东北约3公里处,位于青格里河西的山前坡地上,与巴斯克阿克喀仁墓地石人同处于一个河湾地。墓葬由南北排列的7座石棺墓组成,石人立于由南向北计第三座石棺墓的东面,脸朝东。石棺为方形,边长5.7米,石板露出地面0.3米。
  刻石为长方形石板,露出地面高1米,最大宽0.5米,厚0.2米。
  石面剥蚀严重,隐约能看出人的面孔、眉、眼和鼻子,嘴不明显。雕刻为浮雕和线刻两种技法混合使用,斜弧眉,鼻较直,眼睛椭圆。脸型亦椭圆。刻石顶部经人为加工成弧形(图版291—Ea—57)。
  喀让托海墓地石人墓地在阿热勒乡喀让托海村附近,地处大青格里河中游西岸宽阔的谷地,这里水草旺盛,为牧业的冬窝子。墓葬由西北一东南排列的3座石堆墓组成,直径为3.5—4.5米之间,中间墓的东侧立有鹿石。石人被移动,具体位置已不清楚。
  刻石为长方形石板,花岗岩质石。石板顶部经人为敲琢略显圆形,高1.17米,宽约0.4米。仅雕刻出面孔和衣领,脸呈长椭圆形,以浮雕表现五官。弧形眉,写生式的眼;鼻子窄,翼部表现的很细致;嘴稍宽,略显噘状。下颏凸出,且圆。阴刻出颈部、衣领。衣领为双翻领,雕刻粗糙,可能不是同时雕刻的。另外,还雕刻出了耳朵。现藏于阿勒泰地区博物馆(图版164—Ea—9)。
  莫依克墓地石人墓地在阿热勒托别乡夏季牧场莫依克一带,地处大青格里河中游沟谷地。沟不太宽,山势较高,树茂草盛。
  这里发现30余座墓葬,有石堆墓、环石圈石堆墓等。石人立于一直径5.5米左右的石堆墓东北,面向也是东北。石堆墓的封石大部分已被搬走。
  石人露出地面高0.7米,肩部宽0.36米。刻石为花岗岩石板,雕刻出了头和颈肩,脸型呈方圆形,浮雕出了眉、眼、鼻、嘴等。因石人剥蚀严重,面部和胸部长出了藓苔类植物,所以,有些细部看不清楚。脸孔宽平,颧骨明显。弧眉,菱形眼,鼻窄而长,隐约能看出髭,下颏圆(图版166—Ea—11)。
  乌鲁肯达巴特石人墓地在青河县城南约4公里处,位于小青格里河附近。乌鲁肯达巴特为一山沟,地势较平坦,局部已垦为耕地。这一带分布着数组墓葬,石人所在的一组墓葬为南北排列的四座石棺,其中偏北的三座石棺较小,偏南的一座较大。石人立于大石棺墓东面,面向东。石棺近方形,东西长5米,南北宽4.3米,石板露出地面0.4米。石人露出地面高1.36米,肩宽0.48米。刻石为长条形砾石,花岗岩质,截面呈三角形。石人以阴刻为主,雕刻出了头、颈和肩,并在面部表现出了五官、手臂等。脸型呈长椭圆形,略表现出发饰及右耳和环垂饰。右眼不清,左眼外角上斜,眼睛椭圆。眉向上斜弯,鼻梁呈脊状,窄而长。髭曲翘,一字形□,圆下颏。肩圆,稍显窄。两臂屈于腹,双手托方形杯(图版165—Ea—10)。
  昆盖特墓地石人—1墓地在萨尔托海乡昆盖特沟中,沟内水草丰盛,松林苍翠,是良好的夏季草场。这里有两组墓葬,第一组为南北排列的两座石棺,其外框构成一个整体,中部用石板相隔形成两个石棺。南北通长3.4米,东西宽2.9米。两座石棺皆在东面立石人,面向东。
  1号石人处于偏南位置,保存完整。露出地面高0.85米,肩宽0.44米。石人剥蚀严重,雕刻出了头、颈和肩。脸型呈长椭圆形,圆头圆下颏。眉稍弧与鼻相连,鼻直而窄,眼睛是凸状。髭曲翘,小嘴。
  石人的上身部分模糊,隐约能看出上臂痕迹和胸前的杯(图版167—Ea—12)。
  昆盖特墓地石人—2位置偏北,腰部以上部分缺失。露出地面0.2米。残留有刀和袋囊的雕刻。刀横置,圆首直格,鞘上雕刻了扣饰。
  昆盖特墓地石人—3立于昆盖特第二组石棺墓前。石棺南北排列,为三座,石人立于中间石棺的东面,石棺方形,边长3.2米。石人头已缺失,右臂屈于胸,手执高脚杯,左手一侧模糊不清。束腰。
  肯模依纳克扬水站墓地石人墓地在阿热勒乡肯模依纳克扬水站西北1.5公里处,地处大青格里河西南低山谷地。墓葬为东南一西北排列的4座石棺,大小相近,东西长4米,南北宽3米。石人已被移动,原立于哪座石棺前,已不清楚。
  刻石截面呈梯形,高0.75米,宽0.28米。头缺失,仅残留颈和领的雕刻痕迹。其它地方没有任何雕刻。乔夏墓地石人墓地在阿热勒乡乔夏村附近,地处小青格里河上游的山间谷地。墓葬周围已开垦为耕地,仅存一座石棺墓。石棺为东西向的长方形。
  石人被移动,破坏严重,头缺失,上身部分也残缺。露出地面高0.8米,最大宽0.5米。残留左手臂、腰带、刀和袋囊的雕刻。左臂屈,手作握腰带状。腰带饰以带扣和扣饰,右侧垂以圆形袋囊,腹部横置一刀。刀直柄,饰以齿纹,不规则形格。刀鞘呈弯状,饰以扣饰(图版 168—Ea—13)。
  结勒得巴依萨依墓地石人墓地在阿热勒托别乡喀拉沃楞村的结勒得巴依萨依沟中。地处山前地带,地表为砂砾,牧草低矮稀疏。墓葬为石棺墓,南北排列,共三座。石棺方形,边长4.4米、3.5米不等。
  石人倒卧在石棺的东面,腰以上部分缺失.残高1.16米,最大宽0.4米。可以看到雕刻有腰带、袋囊和兵器、手。腰带饰以带扣,呈半圆环状。兵器横置于腹部,直柄,鞘上饰以半圆扣饰。鞘延至体侧。腰带右侧垂以袋囊,袋囊为圆形,饰以垂饰。赵养峰和张志尧先生曾调查过这一墓地。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石人研究

《丝绸之路草原石人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10

本书内容包括:亚欧草原和草原丝绸之路、蒙古石人研究综述、南西伯利亚草原石人、中亚石人研究综述、新疆石人的分布及特征、亚欧草原鹿石及相关问题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