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米努辛斯克青铜时代石人的年代及其含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石人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3616
颗粒名称: 四、米努辛斯克青铜时代石人的年代及其含义
分类号: J323
页数: 3
页码: 58-60
摘要: 米努辛斯克还发现了两尊随葬石人。虽然它们已失去与墓葬的组合关系,但是与奥库涅夫文化墓葬出土的骨雕人像的雕刻风格非常相似,所以,随葬石人应该属于奥库涅夫文化,时间为公元前第2千年上半叶。
关键词: 石刻 石雕 雕塑

内容

米努辛斯克还发现了两尊随葬石人。虽然它们已失去与墓葬的组合关系,但是与奥库涅夫文化墓葬出土的骨雕人像的雕刻风格非常相似,所以,随葬石人应该属于奥库涅夫文化,时间为公元前第2千年上半叶。
  墓地石人虽然分了三个类型,但是风格上多表现出文化的统一,可以作为一种考古文化的遗物来考虑。许多墓地石人都没有完全表现出人体的形状特征,据其演化过程看,它是由主要仅表现人的脸部及其装饰,而向表现身体特征这一方向发展,首先是表现出胸部,而后是下腹等,这样一来,可以推测出墓地石人表现的是女性雕像,表现了居民对女性的崇拜。这与后来出现的鹿石,主要以表现男性武士为特征的墓地的雕刻差别是非常大的,而与上述奥库涅夫文化随葬石人雕像皆为女性的文化传统相一致。所以,目前已发现的米努辛斯克盆地青铜时代墓地石人,很可能属于奥库涅夫文化。
  米努辛斯克盆地发现的早期青铜时代石人,大都是女性,这不仅表现了对妇女的崇拜,而且反映了对女性氏族祖先的崇拜,并且形成了他们的保护神。将女性雕像与动物联系起来,比如石人顶部雕刻羊首,人面头上饰以兽角兽耳等,这自然与他们的氏族起源说有关。从民族志资料考察,南西伯利亚地区的许多民族传说中都存在始祖与动物一起生活,而产生部落或氏族的故事。那乃人的传说中,谈到一个18岁的女孩迷路于森林,和虎生活了许多年,就象妻子和丈夫一样,此后,他们的后裔形成了那乃人种族。另外,切尔坎人和库玛民族也存在类似的传说。史料中记载高车人起源的传说也与此类似,讲到匈奴公主与公狼结合而产生了高车人。
  北方草原民族中还存在种族起源与雌性动物相结合的传说,《北史》记载:“突厥者,其先居西海之右,独为部落,盖匈奴之别种也。姓阿史那氏后为邻国所破,尽灭其族。有一儿,年且十岁,兵人见其小,不忍杀之,乃刖足断其臂,弃草泽中。有牝狼以肉饵之,及长,与狼交合,遂有孕焉。彼王闻此儿尚在,重遣杀之。使者见在狼侧,并欲杀狼。于时若有神物,投狼于西海之东,落高昌国西北山。
  山有洞穴,穴内有平壤茂草,周回数百里,四面俱山。狼匿其中,遂生十男”。
  从目前发现的墓地石人雕刻的情况看,乌斯奇比尔亚型石人顶部雕刻的羊头,头较大,大弯角,应该是公绵羊。其它表现动物特征的石人装饰,主要雕刻了动物的耳朵和角,而角是雄性动物所具有的典型特征。有的石人能看出来装饰的是牛耳和牛角,表现的是公牛。所以,主要反映的应该是雄性动物与女人结合的居民祖先雕像。
  另外,古代北方民族族源传说中提到有姑娘氏族祖先的传说,曾在叶尼塞河流域居住过的柯尔克孜族源传说是四十个姑娘,因四十个姑娘饮了骨灰水都怀了孕,后来被国王赶到了无人居住的地方,后来他们在那儿生男育女,并且一代一代地繁衍起来,形成了柯尔克孜民族。前面提到的那乃人始祖也是姑娘。由此,可以推测为什么石人表现性状特点不明显,应该与传说氏族祖先为姑娘有关系,表现了姑娘—母亲—始祖的特点。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石人研究

《丝绸之路草原石人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10

本书内容包括:亚欧草原和草原丝绸之路、蒙古石人研究综述、南西伯利亚草原石人、中亚石人研究综述、新疆石人的分布及特征、亚欧草原鹿石及相关问题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