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赵维熙在甘肃都督任内的措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辑》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2003
颗粒名称: 四赵维熙在甘肃都督任内的措施
分类号: K820
页数: 3
页码: 34-36
摘要: 一九一二年三月下旬赵维熙以袁世凯的任命,就任甘肃都督,截至一九一三年六月他下台赴北京止,为期仅十有五月。这样短暂的时间,他钩心斗角地应付所遭遇的种种矛盾,也算是用尽了心机。首先是在军队的安排上:
关键词: 传记 历史人物 中国

内容

一九一二年三月下旬赵维熙以袁世凯的任命,就任甘肃都督,截至一九一三年六月他下台赴北京止,为期仅十有五月。这样短暂的时间,他钩心斗角地应付所遭遇的种种矛盾,也算是用尽了心机。首先是在军队的安排上:
   甘肃既已承认共和,以前由长庚、升允组成的所谓“援陕”军队,当然要全面西撤。从一九一二年三月下旬起,各军次第离陕回甘。以马安良为首的东路军,大半开回兰州;以张行志为首的南路军,则分扎于陇东、陇南。这时论事势,甘陕业已罢兵,论饷糈,甘肃财源涸竭,从任何方面看,凡属长庚新募之兵,都有裁遣的必要。但除了一宣布共和,即遣散刘尔炘所统带的三百名志果军外,赵维熙在所遇种种矛盾中,利用南路军压迫黄钺,利用东路军抵制李镜清。这些军官,在升允、彭英甲的欺骗下已挟持其反动战功,在赵维熙的倚赖下,又抬高其武装声价,将骄兵悍,莫敢如何。于是在不干碍各军的原则下作到了:(1)裁固原提督缺,以张行志为陇东护军使,率所部壮凯军移驻平凉;(2)调柴洪山回肃州总兵任,所部建威军由吴炳鑫统带,驻防陇南;(3)陆洪涛仍统带振武军,周务学仍带忠武军同驻省垣东校场;(4)西军统领马安良驻兰统兵,不赴甘肃提督任,以焦大聚署理甘州提督;(5)调西军统领马麒为西宁镇总兵,分统马麟为凉州镇总兵,各率所统各营赴任;(6)调昭武军统领马福祥为宁夏镇总兵,率兵赴任;(7)添设秦州镇以马国仁为总兵;(8)河州总兵罗平安于宣布共和后申请开缺,所率巡防部队归继任总兵杨廷辅率领;(9)崔正午部骁锐军仍驻陇南防陕,陈正魁部仍随张行志部驻平凉,归张统带;(10)原有的绿营满营,以有安插生计问题,尚未裁撤。
   从上面安排中可以看出,赵维熙此时利用各方面内在矛盾,从互相牵制中争取一时的苟安局面。他尊崇老成忠厚的张行志、陆洪涛以客制主;又卑躬折节地周旋马安良以回制汉;同时又分散马安良的势力,使各马分立,以回制回。后来入甘的军阀,曾沿袭这一策略,保持了北洋军阀十余年的统治。而八镇分立,使全省遭受分裂苦痛,实从此立下了根基。
   其次,在财政的筹划上:甘肃在清代为贫瘠省分。同治回变,湘军入甘,全倚各省协饷维持政军费用。左宗棠在协饷多不应时的情形下,曾借外债千余万两。赵维熙深知这种情形,恃与管盐务的洋官比人贺尔慈相识,当长庚用兵之初,自称有筹款办法,意即在借用洋款,虽然长庚用之无效,但到他任都督后,仍然想走这一条卖国道路。及至案交省议会讨论,李镜清坚决不予通过,遂不得不别寻门路。首先他和布政使潘龄皋倡捐给军,发动大小官员各有所捐。但杯水车薪,无济于事。以何奏篪署布政使,百计搜括,所用的方法:一个是把州县官历来黑暗剥民的陋规公开起来,号为盈余,大缺一二万两,中小缺数千两或数百两,派员四出勒提,数字达到数十万两;一个是出卖州县缺,以缺的大小定价值的多寡,名为报效,不论资格班次,交钱的得缺,不交的停委。这两个办法曾经演出许多丑剧,闹得全省哗然,共相唾骂,实际仍然救不了饥荒;其三是聘用天水张世英、甘谷田骏丰清理甘肃全省财政,剔出陋规,定为正供,明令征收,设征信局,收房产契据税,增设屠宰血税,遍设邮局,停止驿站开支;其四采用马安良建议,征收皮毛税,抵制洋商垄断。虽然如此,但是无法挽救当时的财政困难,终于一走了事。

知识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辑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辑》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62年12月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自一九六二年创刊至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前,共编辑出版了五辑。由于当时是内部发行,印数很少,又经十年动乱,这些选辑现在均不易找到了。为了保持资料的完整,供史学工作者研究甘肃近现代史和满足广大文史读者的需要,我们决定重印《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至五辑。

阅读

相关人物

赵维熙
相关人物
袁世凯
相关人物
马安良
相关人物
张行志
相关人物
刘尔炘
相关人物
黄钺
相关人物
李镜清
相关人物
彭英甲
相关人物
吴炳鑫
相关人物
陆洪涛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