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土地改革后的新变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兰州解放五十年》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1449
颗粒名称: 四、土地改革后的新变化
分类号: D651.1
页数: 2
页码: 208-209
摘要: 本段介绍了经过紧张激烈的土地改革,郊区农村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关键词: 兰州 土地 运动

内容

经过紧张激烈的土地改革,郊区农村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第一,沉重地打击了地主阶级,树立了贫农绝对优势,巩固了人民政权。土改期间,市郊28个半乡经过群众控诉,人民法庭审判了罪大恶极、民愤很大的土匪、恶霸、反革命分子、不法地主等共28人,其中枪毙2人,判处徒刑和管制者26人。另外,被斗争后宣布释放者2人。在土改过程中,整顿和建立、健全了基层各种组织,如农协、民兵、青年团等,农村干部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据土改复査后统计(含皋兰新划归地区),农民协会会员达到22265名,民兵达到3025名,训练乡村干部2134名,积极分子1774名。基层政权主要干部有687名、农会干部502名、青年干部169名、妇女干部404名、民兵干部235名。
  第二,彻底推翻了封建剥削制度,实现了耕者有其田,据28个半乡(不含皋兰新划归地区)土改后的统计,249户地主占有土地由土改前11146.3亩减少到了 1347.5亩。579户雇农占有土地由土改前605.8亩,增加到4471.7亩,人均土地由0.275亩增加到2.03亩。1336户贫农占有土地由7940.9亩,增加到13868亩,人均土地由1.1亩,增加到1.93亩。
  第三,解放了生产力,发展了农业生产。市郊农民通过土地改革,改变了生产关系,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土改后(1952年统计资料),全市郊区互助组发展到167个,参加农户952户,占郊区农业户22.9%。这些互助组大多订出了生产计划,开展了爱国丰产竞赛运动。共维修和新修了水车72辆,水刮子36个,渠道7条,废除了封建水规,建立了民主管理制度,通过兴修水利,不但保证了原有水地的灌溉,同时新发展了水地733亩。在农业生产中由于精耕细作,增施肥料,重视科学管理,增强与自然灾害斗争的能力)因而,1952年粮食和蔬菜产量都有增加。
  第四,农民的政治觉悟有了显著提高。1952年全市郊区公粮任务120万市斤,未计征前,广大农民以高昂的爱国热情预交80万市斤,占全年应交任务的66.7%。为了解决春播中缺乏种子、肥料、口粮等困难,广大农民发扬互助友爱精神,开展了自由借贷,共有145户农民,借出人民币927万元,粮食14225市斤,解决了244户农民的困难。农民还兴起了学文化热潮,1952年上半年全市共组织起业余学校72处(所),102班,参加学员4711人(男1717人,女2994人)。
  土地改革运动象一场暴风骤雨,摧毁了封建势力,农村里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执笔周光宗)

知识出处

兰州解放五十年

《兰州解放五十年》

兰州解放五十年来,全市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励精图治、艰苦创业,在国民党马家军留下的废墟上, 使兰州由一个经济凋敝、文化落后、交通闭塞、城市面貌破败不堪的烂摊子变成了以石油化工、机械、冶金为支柱,电力、煤炭、建材、电子、轻纺等行业相配套的黄河上游新兴的工业科学文化城市。陇海、兰新等四大铁路干线交汇兰州,西兰、兰新等八条公路干线辐射全国,短波、 微波、光缆等多种通讯手段与世界沟通,兰州成为西北重要的交通通讯枢纽;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产量逐年增长,一大批名贵土特产享誉海内外;商贸中心建设初见成效,商业大厦及经营网点遍布城乡,市场一派繁荣;科技、 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丝路明珠”放射出耀人的光彩。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