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阿克苏垦区(农一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1287
颗粒名称: 三、阿克苏垦区(农一师)
分类号: F329
页数: 5
页码: 507-511
摘要: 此垦区位于天山南麓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缘的阿克苏地区境内。这里原是汉唐重点屯田地区。汉代姑墨国、龟兹国所在地。唐代在西域设安西大都护府,是西域的最高军事指挥部,又是行政首脑机关。大都护府就设在龟兹首都伊罗卢城内(今库车城东郊皮朗古城遗址)。
关键词: 阿克苏 垦区 新疆

内容

此垦区位于天山南麓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缘的阿克苏地区境内。这里原是汉唐重点屯田地区。汉代姑墨国、龟兹国所在地。唐代在西域设安西大都护府,是西域的最高军事指挥部,又是行政首脑机关。大都护府就设在龟兹首都伊罗卢城内(今库车城东郊皮朗古城遗址)。是汉唐“丝绸之路”重镇。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军五师进驻阿克苏,即在此屯田生产。它的前身是中国工农红军二方面军六军团,抗日战争期间的一二〇师三五九旅,曾参加过著名的南泥湾大生产运动。解放战争后期编为二军五师。1953年部队集体转业。编为新疆军区农业建设第一师,师部驻阿克苏市。
  这支部队40年来继承和发扬南泥湾精神,餐风露宿,艰苦奋斗,共垦荒240万亩。现有土地总面积419.27万亩,耕地面积124. 73万亩,修建斗渠以上排灌渠道4 500多公里,建筑平原水库3座,总蓄水能力达3. 6亿立方米;并在素有“无缰之马”的塔里木河上修建了长1 600米的现代化大桥和钢筋水泥的拦河大闸。
  1988年总人口 188 625人,其中,维吾尔族8 985人,占总人口的4. 7%;哈萨克族、回族共2 191人;其他民族572人;汉族176 849人,占人口总数的93. 8%。职工82 259人,下属农牧团场17个,独立核算工交商建企业23个。1988年社会总产值76 547万元(当年价),其中农业总产值29 348万元;工业总产值36 482万元;粮食总产168 841吨,向国家缴售116 366吨,商品率69%;棉花总产21 565吨,向国家缴售23 288吨(注:有上年存花)。大小牲畜23. 6万余头(只)。
  阿克苏垦区是兵团重点粮、棉、瓜果基地。所属的二团于1988年上缴粮食29 015吨,列入全国100个交粮先进县的行列。垦区高级农艺师杨亚东在塔里木垦区工作已35年。他精心培育出堪与埃及长绒棉“吉扎-45”媲美的新品种。1984年种植30万亩,出口到东欧、日本1万吨以上。1988年种植40万亩,亩产达到50公斤以上。长绒绵总产量占全国产量60%以上,是全国最大的长绒棉基地。该垦区栽培的优良品种“新海三号”长绒棉,亩产达到134公'斤。
  按自然地理分布,阿克苏垦区下分五个灌区。沙井子灌区位于阿克苏市西南部,包括一、二、三团场、民族农场,占地面积66. 82万亩,耕地面积36. 29万亩,占全师耕地面积25%。1988年人口 40 116人,工农业总产值11 547. 3万元(1980年不变价)。
  粮食总产74 605吨,上缴59 493吨,商品率84%。棉花总产5 130吨,上缴6 753吨。垦区属天山南麓山前平原,地势北高南低,坡度与山脉走向垂直。海拔900 — 1 000米,年平均气温11 —11.4 ℃,年降水量为57. 7—58毫米,无霜期207—218天,适宜棉花、水稻等作物。一、二团为水稻重点产区,同时种植棉花。三团为棉花重点产区。一团的前身是二军五师十四团,1949年进疆屯垦戍边直到现在。垦区内还有沙井子水管处、卫生学校、供电所、染织厂的纺织车间等单位。
  四团灌区四团位于乌什县境内。占地面积15. 75万亩,耕地面积6.84万亩。垦区地理属乌什谷地,介于阔克沙勒岭与卡拉铁克山之间。
  垦区建立在洪积扇下部海拔在1 300—1 340米的土层较厚地区。
  年平均气温8.4 ℃,年降水量82.5毫米,无霜期187天,适宜小麦、玉米、葵花、西瓜、果、林等作物。1988年的总人口为9 458人,其中维吾尔族993人、回族150人、其他民族13人,其余均为汉族。工农业总产值2 272万元(1980年不变价),粮食总产11 159吨,上缴4 712吨。大、小牲畜年末存栏21 861头,缴售肉153吨。团部驻在乌什县包孜镇。
  五团灌区五团位于温宿县境内,占地总面积53. 94万亩,耕地面积7. 28万亩。垦区地理属天山南麓山前平原,海拔900 — 1 100米,场部及垦区建立在玉尔滚河冲积扇中部。地形较为平坦,年平均气温9. 9℃,无霜期203天,年降水量为78. 7毫米,适宜种植小麦、棉花及瓜果,是阿克苏垦区的重点瓜果产区,年产西瓜、甜瓜万吨以上。乌一喀公路横贯垦区,交通便利。1988年末总人口 14 764人,其中,维吾尔族2 298人、回族398人,其他民族13人,其余均为汉族。工农业总产值1 923万元,粮食总产9 273吨,棉花总产701吨;上缴粮食7 000吨,棉花1 046吨(注:有上年存花)。驻地在温宿县境沙河镇。
  六团灌区六团位于温宿县境,总面积15. 0万亩,耕地面积5. 09万亩。
  1988年粮食总产5 533吨,棉花总产684吨,上缴粮食3 770吨,棉花684吨。水果以苹果为主,兼种香梨和桃。工农业总产值1 405. 7万元。垦区地理属天山南麓山前平原,在台兰河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中下部,土壤含盐度较高。年平均气温10℃,年降水量63. 6毫米,无霜期203天,适宜种植小麦、棉花等作物。1988年末人口 7 056人,其中,维吾尔族44人、回族38人、其他民族3人,其余均为汉族。驻地在温宿县荒地镇。
  塔里木灌区塔里木灌区位于阿克苏市东南塔里木河上游冲积平原之上。
  由肖加克至哈得冬,地势较平坦。其北部与山前洪积平原末端相连,范围较窄,地面平坦,连接处地下水位抬升,径流不畅,形成大面积土沙包。其南面有不少干涸河道,紧接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处,分布着流动沙丘和半固定沙丘。塔河南岸年平均气温10. 8℃,年降雨量40. 11毫米,无霜期205天。塔河北岸(阿拉尔)年平均气温10. 7℃,年降水量42. 2毫米,无霜期210天,垦区适宜种植小麦、棉花、水稻等作物。
  灌区内的单位,塔里木河北岸有七、八、九、十团场;塔河南岸有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团场等单位。总面积223. 5万亩,占全师总面积的64.26%。除十四团部分单位在沙雅县境内,其余单位均在阿克苏市境内,是本师最大的灌区。1988年10个团场人口 80 271人,耕地面积66. 03%万亩。粮食总产65 893吨,上缴粮41 391吨,商品率为62. 7%。棉花总产14 398吨,缴售棉花14 805吨,是兵团主要的长绒棉基地。牲畜年终保留9. 5万头。工农业总产值达24 550. 6万元。在塔河北岸的还有塔里木河水管处、农一师农科所、良种繁殖场、工程团副业大队、阿拉尔电视台、塔里木农垦大学、中学、食品厂、农机厂、医院等单位。
  阿克苏垦区的大光毛纺厂,动力机械总功率5 822千瓦,拥有精梳环锭细纱机3/600(台)、粗纺毛细纱机4/800(台)、绒毛细纱机7/2460(台)。年生产毛线780吨,呢绒16万米,各色毛毯16万余条,棉纱1 500吨,棉布500万米,羊毛衫1.1万件。该厂生产的190、175、185型绒线,全毛制服呢、海军呢、全毛法兰绒、海立蒙、粗纺全毛雪花大衣呢,均被评为自治区优质产品,市场供不应求。
  近年来开发的新产品棉毛精粗纺呢绒、法兰绒、女式呢、花呢、人字呢等畅销国内外。雪莲牌水纹提花全羊毛毯畅销全国,荣获国家优质产品证书。
  立新棉纺织厂:1988年生产纯棉布600万米,150万条彩色毛巾和15万条毛巾被,远销川、陕、晋、津。此外还有建化厂、西大桥电厂等单位。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96.11

本书从古代、近代到当代,系统地记述了新疆屯田的过程及历史背景,从政治、经济、军事、民族、文化的角度,研究与探索上述诸问题.重点研究在西域兴屯田,西域安,丝绸之路畅通;相反,废屯田,西域乱,丝绸之路阻绝的历史规律。 在划分古代、近代、当代三个时期申,近代屯田,本应从1840年鸦片战争后算起,但为了保持清代新疆屯田史的完整性,不致使其割裂开来,使读者能系统、全面了解清代新疆屯田情况,所以就把清代后期新疆屯田也列入古代屯田范围中一并记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