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工业迅速发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1161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工业迅速发展
分类号: F329
页数: 5
页码: 418-422
摘要: 1958年,根据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要求,兵团根据中央“全党动手,兴办工业”的号召,决定因地制宜地积极兴办工业。
关键词: 工业 发展 新疆

内容

1958年,根据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要求,兵团根据中央“全党动手,兴办工业”的号召,决定因地制宜地积极兴办工业。
  其方针是:全面贯彻为农牧业服务,为大工业服务,为城乡人民生活服务和为出口服务的原则。以中、小型为主,大、中、小结合,因陋就简,勤俭办厂。当年就积极筹建八一制糖厂、八一棉纺织厂、八一造纸厂等现代工业。到该年年底,全生产建设兵团已增加各类企业110个,其中,现代化工业15个。各企业中机械制造业、建材业、轻工业发展很快,化工工业也开始起步。整个工业总产值达到13 183万元,比上年增长27. 28%。
  到了 1959年,兵团的新建企业已达到132个,其中现代工业37个,限额以上大型骨干工业开工的有:八一毛纺厂、红山嘴水电站、铁门关水电站、跃进钢铁厂、通用机械厂、合成氨厂、十三户拖拉机制造厂、天然碱加工厂、奎屯卷烟厂;限额以下中型企业28个,全年完成总投资5 500万元。1960年工业总投资7 846. 56万元,除续建工程外,又新建企业39个,年底拥有企业348个,大中型骨干企业,基本建成投产。如石河子的棉纺厂、毛纺厂、制糖厂、造纸厂、红山嘴水电站;奎屯的卷烟厂、针织厂;农六师的煤矿厂、机械厂;乌鲁木齐市的通用机械厂等。当年工业总产值达到36 113. 19万元,比1957年增长2. 5倍,利润15 552万元。
  兵团的工业,大多是投资少、收效快、收益大的项目。它们全凭着兵团人因陋就简,自立更生的拼搏精神办起来的。如石河子八一糖厂,是借用军垦战士的转业费兴建的,设计生产规模为日处理甜菜1 000吨,年产砂糖2万吨,酒精1 800吨。1958年7月动工兴建,1959年12月建成投产,仅17个月时间。批准投资1 608万元,实际投资1 475万元,节省133万元,是一个多快好省的项目。
  在大炼钢铁运动中,兵团各级领导干部身先士卒,吃在炉边,睡在炉边,以坚强的意志,战胜了重重困难,炼出了一定数量的钢铁,但由于盲目性大,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严重浪费。1959年吸取教训,办起了巴仑台跃进钢铁厂,拥有28立方高炉12座,日产生铁100吨,兵团机运处和工一师分别修建了炼钢和轧钢车间,1960年已能生产生铁94 482吨,钢11 998吨。
  在此期间,各垦区、各农场也本着自力更生,勤俭办场的精神,兴起大办小煤窑、小水泥、小化工、小水电、小糖厂及加工副业。三年中,共兴办场办工业263个,总产值20 890. 8万元,占工业总产值的 57. 84%。
  在“大跃进”时期,兵团领导者果断地抓住有利时机,组织强大力量向荒漠进军,兴办了工矿业,因而,农业和工业都得到了高速发展,基本上奠定了各垦区的规模和布局,成绩是巨大的,这是主流,是应当肯定的历史功绩。但由于“左”的影响,也产生了高指标、瞎指挥和浮夸风。例如:基本建设战线过长,三年投资高达6. 0292亿元。其中国家投资只占14. 8%,而自筹资金高达5.1374亿元。
  三年中,兵团综合盈利只有4. 7389亿元,将综合盈利总额全部用于基本建设尚且不够。到1961年,这种盲目性还有发展,当年基建投资又高达2亿元。这一年国家只能拨给75万元,其余的仍然要靠自筹,这就进一步加大了赤字,造成财政异常困难,出现了欠发职工工资,拖欠税金和银行贷款等现象。农业生产方面因为面积迅速扩大,所以便出现了广种薄收,产量下降的现象,严重影响了职工生活,在口粮供应上不得不进行“低标准,瓜菜代”。有的单位发生了浮肿病,后果也是很严重的。对于这些违背经济规律,盲目追求指标,高速度的做法,当时已经有人提出了不同意见。但是,在当时那种头脑过热的环境下,这些正确的意见不是没有受到重视,就是做为错误观点来批判。
  1961年1月,党中央召开了“七千人大会”,初步总结了 1958年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和教训,指出了党在那几年来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要求做好国民经济的调整工作。在王震和王恩茂的帮助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副政委张仲瀚于当年2月份主持召开了党委扩大会。这次会议认真总结了经验教训,坚决贯彻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决定实行“农业第一,粮食第一”,工交各业都要为农业让路的方针。并按照农、轻、重的次序调整了兵团各行各业的关系,压缩了基本建设战线投资,纠正了高指标;精减机关,下放干部,撤销了 9所学校,对质次价高的39个工业企业实行关、停、并、转。
  当时在农业上贯彻的是“以水定地,因地种植,精耕细作”的方针,并从建立稳产高产田的长远目标着眼,进行了平地、治碱、拉沙改土、渠道防渗、改建条田,实行草田轮作,农牧结合,营造防风林和培埴林区,组织机械化全能生产队,建立样板农场,开展大面积丰产运动等。这一系列措施的执行,使主要作物单产得到显著提高,总产也稳步上升。1966年粮食单产达到137. 65公斤,比1962年的72公斤提高91. 6%;总产也由1962年的3. 09亿公斤,增长到1966年的7. 2亿公斤,达到233%。由于粮食过关,经济作物面积逐年扩大,棉花面积1966年达到65万亩,比1962年的30万亩增长了一倍,单产39公斤,比1962年增长19公斤,总产达到2 494万公斤,比1962年的601万公斤增长319. 9%。甜菜、油料产量也大幅度上升,农场畜牧业和加工副业也都有了发展。变化较大的如农六师,在“大跃进”期间,这个师的播种面积由1957年的17. 9万亩,猛增到1960年的66. 6万亩。由于增长过快,耕作粗放,甚至搞带雪犁地,浅耕播种,不少地因无水灌溉而被迫放弃,粮食总产、单产大幅度下降。1960年亩产粮食仅65斤,总产1 350万公斤,人均占有粮食由1957年的696.5公斤下降到1961年的254.5公斤。粮食不够吃,不得已吃糠、吃菜、吃玉米秆做成的淀粉。不少单位发生了浮肿病,财务紧张,内外债高筑,工资发不下,职工生活发生严重困难。1961年7月,调整了领导班子。他们认真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压缩基本建设战线,紧缩开支,大力开发地下水,以水定地,提倡精耕细作,号召全体干部和群众,“苦战三年,改变面貌”。在这样的方针下,这个师的经济迅速回升,到1966年,粮食总产达到4 525万公斤,变“要粮”为“上缴粮”,变“亏损”为“盈利”。
  兵团的工业、交通运输业经过调整和提高,到1966年底,拥有企业297个,工业总产值达到55 092万元,利润8 359万元。全兵团的载重汽车为4 139辆,比1962年增加19%,而货运量增长一倍,达465万吨,产值由1962年的6 916万元,增长到1.58亿元,利润由1 494万元增加到2 972万元,增长了近一倍。
  此外,建筑业和商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从1954年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成立起,到1966年止,这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高速发展时期,在此期间,虽然出现过“大跃进”时期的那些错误,但从总体上讲,这个阶段兵团的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也有显著提高。1966年兵团给国家上缴粮食2. 25亿公斤,本身的盈利达到1.12亿元。这两个数据代表了发展时期兵团经济的规模,也表明生产建设兵团在这个历史阶段中,已经在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经济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96.11

本书从古代、近代到当代,系统地记述了新疆屯田的过程及历史背景,从政治、经济、军事、民族、文化的角度,研究与探索上述诸问题.重点研究在西域兴屯田,西域安,丝绸之路畅通;相反,废屯田,西域乱,丝绸之路阻绝的历史规律。 在划分古代、近代、当代三个时期申,近代屯田,本应从1840年鸦片战争后算起,但为了保持清代新疆屯田史的完整性,不致使其割裂开来,使读者能系统、全面了解清代新疆屯田情况,所以就把清代后期新疆屯田也列入古代屯田范围中一并记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