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艰苦创业的三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1152
颗粒名称: 第一节 艰苦创业的三年
分类号: F329
页数: 4
页码: 402-405
摘要: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的1949年12月5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同志发出了《关于1950年军队参加生产建设工作的指示》。号召全军“除继续作战和服勤务者外,应当担负一部分生产任务。使我人民解放军不仅是一支国防军,而且还是一支生产军,藉以协同全国人民克服长期战争所遗留下来的困难,加速新民主主义的建设”。
关键词: 新疆 屯垦

内容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的1949年12月5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同志发出了《关于1950年军队参加生产建设工作的指示》。号召全军“除继续作战和服勤务者外,应当担负一部分生产任务。使我人民解放军不仅是一支国防军,而且还是一支生产军,藉以协同全国人民克服长期战争所遗留下来的困难,加速新民主主义的建设”。
  1950年1月21日,王震将军发布命令:“全体军人,一律参加劳动生产,不得有任何人站在劳动生产之外。”“全新疆部队19. 3万人,除担任祖国边防警卫和城市服卫戍勤务者外,必须发动11万人到开垦种地的农业生产战线上去。”要求当年开荒种地60万亩。于是,这支久经征战、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中曾经参加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的英雄部队,征尘未拂,汗渍未除,就遵照毛泽东主席的指示和王震将军的命令,分别开进了亘古荒原,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大生产运动。当时,二军战士向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进军;六军和二十二兵团战士向准噶尔大戈壁进军。五军在伊犁河谷屯田,他们一手持枪、一手拿坎土曼,在亘古荒原上,白手起家,艰苦创业。因为是茫茫的荒原,民房极少,帐篷不够,所以战士们就在冰天雪地上挖一个坑,上面搭上柴草,覆上泥土,以避风寒。另外由于军费紧张,连队几个月没有经费,有的部队有50天以上用盐水和辣椒面下饭;因为没有碾子和石磨,有些单位只好煮麦粒和玉米充饥。战士们凭着对祖国对人民的赤胆忠心,在饥饿寒冷和恶劣的条件下,努力克服困难解决农具奇缺的问题。例如:各军、师都搜集报废的汽车和破铜烂铁,抽调会打铁的战士,自己锻造坎土曼和其他农具。自己制作扁担、筐子,用芨芨草搓绳子。开荒时干部、战士—齐上阵,并肩战斗。二军军长郭鹏、政委王恩茂亲自开荒种棉花,政治部主任左齐,战争时期失去了右臂,无法劳动,但他经常深入部队,鼓动战士发扬南泥湾的精神,艰苦创业。六师师长张仲瀚背上粪筐拾粪。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带头参加劳动的行动,鼓舞了战士的劳动热情。沉睡千年的处女地上,第一次荡漾着人民战士愉快嘹亮的劳动歌声:“八人拉犁气死牛,芨芨搓绳不发愁。不怕苦,不畏难,戈壁滩上盖花园。”新的明天在召唤着建设者。六军战士王生荣,干什么活都是“一顶俩”。挖水渠时,地还冻得坚硬,他每天挖渠50米,成为六军生产战线上的一面旗帜。特等模范五师十四团班长何泽第,每天开荒2亩多,还组织全班互相帮助,创造了全班每人平均开荒1.2亩的纪录。战士们编了快板歌唱他们的班长:“何泽第,火车头,你在前面猛加油,我们紧紧跟着走。”新疆军区宣传部部长、诗人马寒冰创作的歌词《戈壁滩上盖花园》,真实地反映了当时部队艰苦创业的情景,热情地歌颂了战士们的英雄气概:劳动的歌声满山遍野,劳动的热情高又高,生产劳动猛烈的展开;困难把咱们吓不倒。
  没有工具自己造,没有土地咱们开荒。
  没有房屋搭起帐篷,没有菜蔬打野羊。
  修水渠,打田坎,三天三夜不合眼。
  自由的种子撒下去,幸福的泉水流不完。
  劳动的双手能够翻天地,戈壁滩上盖花园。
  好瓜好果大家尝,好米好粮快入仓。
  人民向我们欢呼,祖国给我们勋章。
  这是无比的奖赏,这是不朽的荣光。
  大生产的第一年已获得了可喜的成绩,全军区共开垦农田83万多亩,超额完成40%的计划。收获粮食3 427万公斤,棉花37. 5万公斤,油料186公斤,瓜菜2 254. 5万公斤,造林1 065亩,年终牲畜存栏18万头。生产的粮食足够自给7个月,油料蔬菜全部自给。六军五十一团一连粮食可自给三年,二军十八团粮食可自给一年半。二军十八团班长宋献银全年开地85. 3亩,收获粮食可自给11年。维吾尔族群众竖起大拇指说:“胡达(伊斯兰教义中的上帝)跑到解放军地里去了。”1951年全军区播种面积89万亩,收获粮食4 450多万公斤,比上年增长了 37%。共收皮棉55万多公斤,比上年增长了 62%。
  1952年全军区生产又有更大的发展,播种面积扩大到162万亩,比1950年增加近1倍。其中民族部队第五军播种35万亩。十八团的战士,为了突击春播,每天劳动11小时,星期天也不休息。
  这一年驻疆部队共收获粮食9 500多万公斤,比1950年增加6 000万公斤,棉花总产334. 5万公斤,比1950年增加300万公斤,增长9倍;油料总产近500万公斤,达到全部主、副食自给。巩乃斯河畔的十五师骑兵团四连,粮食可自给13年,开都河北岸的二十七师八十一团马得如小组10亩冬小麦丰产田,亩产达688. 85公斤。另外,驻疆部队还有牛3万头,羊55万只,猪3.5万头,禽5. 2方余只,保证了部队的肉食供应。
  玛纳斯河流域棉花丰收1953年春节期间,王震将军专程到石河子与陶峙岳、张仲瀚、陶晋初、刘振世、罗汝正及苏联植棉专家迪托夫研究玛纳斯河流域棉花丰产问题。商量并签订了棉花生产合同,合同规定:王震负责组织领导,陶峙岳、陶晋初负责物资保障,迪托夫负责技术指导,刘、罗二师长负责保证技术措施的贯彻执行。要求在2万亩棉花田上,亩产籽棉达到200公斤,迪托夫制定了丰产措施,要求深翻土地、密植,每亩保苗7 000—10 000株,以沟灌代漫灌,使用颗粒肥料和化肥,及时进行中耕、追肥、整枝、打顶等一套新技术。认真地进行技术培训、典型示范,要求干部和党员带头贯彻新技术。陶峙岳、张仲瀚、迪托夫专家经常深入垦区进行检査督促。经过广大军垦战士的辛勤劳动,2万亩棉花总产402万公斤,亩产达到籽棉201公斤。玛纳斯河流域2万亩棉花丰收,不仅在北疆是空前的,冲破了“植棉禁区”,即使在全国也是先进的。实践雄辩地证明:解放军不仅会打仗,在生产战线上也是一面旗帜。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96.11

本书从古代、近代到当代,系统地记述了新疆屯田的过程及历史背景,从政治、经济、军事、民族、文化的角度,研究与探索上述诸问题.重点研究在西域兴屯田,西域安,丝绸之路畅通;相反,废屯田,西域乱,丝绸之路阻绝的历史规律。 在划分古代、近代、当代三个时期申,近代屯田,本应从1840年鸦片战争后算起,但为了保持清代新疆屯田史的完整性,不致使其割裂开来,使读者能系统、全面了解清代新疆屯田情况,所以就把清代后期新疆屯田也列入古代屯田范围中一并记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