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拉赫依屯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1050
颗粒名称: 喀拉赫依屯区
分类号: F329
页数: 1
页码: 244
摘要: 喀拉赫依约在道光八年至十一年(1828—1831年)开垦,屯民为汉、回族。巴依托海处克孜勒河东,有地67 200亩。因与“回庄毗连”,所以交给当地维吾尔族农民耕种,不准汉、回民人去开垦。河西的阿齐克亚尔,因距回庄较远,有地16 098亩,道光帝准“招民户(即汉、回)承种”(《东华录•宣宗》)。“自应设法迅速招徕”。道光十五年(1835年)喀什噶尔新城周围一带之喀拉赫依“换回地二百二十顷六十二亩零,招集民户五百六十户开佃,上年属升科之岁,该屯民已将道光十四年分应征小麦六百七石零全数交仓”(《清宣宗实录》)。据此测算:每户种地40亩。道光十一年开垦,三年升科,十四年起科征粮。每亩征小麦三升,比北路“征细粮八升少五升”。此垦区是汉族户民承垦,据王希隆先生考证,“喀拉赫依认垦的五百零六户应主要是商民”(《清代西北屯垦研究》),这是有道理的。总之,自平定张格尔之乱后,克孜勒河大拐弯处的屯垦迅速发展起来。
关键词: 喀拉赫依 屯区

内容

喀拉赫依约在道光八年至十一年(1828—1831年)开垦,屯民为汉、回族。巴依托海处克孜勒河东,有地67 200亩。因与“回庄毗连”,所以交给当地维吾尔族农民耕种,不准汉、回民人去开垦。河西的阿齐克亚尔,因距回庄较远,有地16 098亩,道光帝准“招民户(即汉、回)承种”(《东华录•宣宗》)。“自应设法迅速招徕”。道光十五年(1835年)喀什噶尔新城周围一带之喀拉赫依“换回地二百二十顷六十二亩零,招集民户五百六十户开佃,上年属升科之岁,该屯民已将道光十四年分应征小麦六百七石零全数交仓”(《清宣宗实录》)。据此测算:每户种地40亩。道光十一年开垦,三年升科,十四年起科征粮。每亩征小麦三升,比北路“征细粮八升少五升”。此垦区是汉族户民承垦,据王希隆先生考证,“喀拉赫依认垦的五百零六户应主要是商民”(《清代西北屯垦研究》),这是有道理的。总之,自平定张格尔之乱后,克孜勒河大拐弯处的屯垦迅速发展起来。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96.11

本书从古代、近代到当代,系统地记述了新疆屯田的过程及历史背景,从政治、经济、军事、民族、文化的角度,研究与探索上述诸问题.重点研究在西域兴屯田,西域安,丝绸之路畅通;相反,废屯田,西域乱,丝绸之路阻绝的历史规律。 在划分古代、近代、当代三个时期申,近代屯田,本应从1840年鸦片战争后算起,但为了保持清代新疆屯田史的完整性,不致使其割裂开来,使读者能系统、全面了解清代新疆屯田情况,所以就把清代后期新疆屯田也列入古代屯田范围中一并记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