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屯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1018
颗粒名称: 哈密屯区
分类号: F329
页数: 2
页码: 206-207
摘要: 乾隆七年(1742年),哈密军屯压缩,5 000屯军裁撤3 000,留2000名耕种。因人力不足,清廷决定:塔勒纳沁营屯停种;将蔡把什湖万亩屯田交给维吾尔族农民耕种;其余3 000亩由留下的2 000名驻防军耕种。
关键词: 哈密 屯区 清代

内容

乾隆七年(1742年),哈密军屯压缩,5 000屯军裁撤3 000,留2000名耕种。因人力不足,清廷决定:塔勒纳沁营屯停种;将蔡把什湖万亩屯田交给维吾尔族农民耕种;其余3 000亩由留下的2 000名驻防军耕种。
  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军平定准部台吉达瓦齐叛乱后,陕甘总督黄廷桂派兵200人,到塔勒纳沁屯田。《清史稿•食货志―》记载:“二十年(1755年),塔勒纳沁开田三千余亩”。
  二十二年(1757年)春,屯田官兵先后设置三屯:一为塔勒纳沁,屯田5 000余亩,屯兵200人,以屯田都司督领;二为蔡把什湖,开有屯地4 000亩,屯兵百名,以管屯把总领之;三为牛毛湖,有地200余亩,原为蔡把什湖管屯把总姚成仁私垦成熟地,査出入官,拨兵屯种。到嘉庆年间,三处共有24个屯田点,分种11 260亩地(《哈密志》)。除官兵口粮外,年交哈密厅仓收贮京斗小麦2 459石以上。营中所用谷子934石,供支办事大臣、主事、十二军台官兵食用,并散给过往逍犯口粮。还要上缴豌豆320多石,并10斤重谷草11 070束,供支营马及军台营塘马并差马喂养。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96.11

本书从古代、近代到当代,系统地记述了新疆屯田的过程及历史背景,从政治、经济、军事、民族、文化的角度,研究与探索上述诸问题.重点研究在西域兴屯田,西域安,丝绸之路畅通;相反,废屯田,西域乱,丝绸之路阻绝的历史规律。 在划分古代、近代、当代三个时期申,近代屯田,本应从1840年鸦片战争后算起,但为了保持清代新疆屯田史的完整性,不致使其割裂开来,使读者能系统、全面了解清代新疆屯田情况,所以就把清代后期新疆屯田也列入古代屯田范围中一并记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