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1011
颗粒名称: 旗屯
分类号: F329
页数: 3
页码: 196-198
摘要: 即伊犁惠远、惠宁两城驻防之满、蒙、锡伯、索伦、察哈尔、厄鲁特等八旗兵所垦种之田。
关键词: 旗屯 新疆 清代

内容

即伊犁惠远、惠宁两城驻防之满、蒙、锡伯、索伦、察哈尔、厄鲁特等八旗兵所垦种之田。
  清太祖努尔哈赤创建的军政合一、兵民一体的八旗兵,南征北战,弛骋疆场,统一中原,定鼎北京,为满清政府立下了赫赫功勛。
  顺治帝设置“禁旅八旗”,警备京师,保卫宫廷。又派八旗劲旅分驻各地要冲与边疆重镇,设将军、都统督率镇守,称“驻防八旗”。
  新疆驻防八旗是平定准噶尔之后,从陕甘及热河调来的。
  清政府对八旗官兵十分宠信,生活上给予优厚的待遇,“大抵八旗皆以国力豢养之”(《皇朝经世文编》)。八旗兵丁以其优厚的粮饷及其他优待收入,生活富裕,养活一家数口而有余。由于政治地位的变化,生活的优裕,八旗兵丁,骄横奢侈,日益腐化起来。“以致兵丁怠惰偷安,倶归无用”(《清高宗实录》)。乾隆帝弘历对此深感忧虑,他对伊犁将军明瑞说:“满洲八旗从来敦尚本业,以技勇为务。
  原无奢侈糜费之事,近来各处驻防,渐染汉人习气,是以令其远移,俾习于劳苦,庶还淳朴之旧”(《清高宗实录》)。特别是由于八旗兵丁人口的急剧增长,而兵有定额,饷有定数,于是八旗的生计日益困难起来。为了解决八旗兵丁的生计问题,除增加兵额,设立满营官铺等措施外,便是举办屯田。旗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办起来的。
  八旗军队屯田和绿营兵屯田,虽同属军屯,但因八旗与绿营地位不同,所以,屯田的各项制度及待遇,也有很大区别。
  首先,绿营屯田的劳动者是士卒。而旗屯的劳动者不是八旗士卒,而是八旗闲散余丁。清政府要求兴办旗屯“即使旗人有田可耕,而与新疆重镇设兵防守事宜无少室碍方为尽善”。故规定旗屯地亩“只可交闲散余丁代为耕种,不当令官兵亲身力作,有妨操练”(《钦定新疆识略•屯务》)。
  其次,耕畜由官牧厂赏借,实际是无偿授给。与绿营军屯不同之处是:军屯有一定比例的消耗,损耗额由官牧厂补拨。旗屯耕畜倒毙“均着落各旗自行买补”。军屯的农具、种子由官方无偿拨给。
  旗屯农具则从八旗组织的“公设官铺息银”中贷款购置,种子从“仓存余粮中赏借”。这是因为军屯收获粮食,上缴国家。而旗屯收获是用于补贴本旗人口的生活。因此出现国家在拨给生产资料时出现了差别。
  再次,一般学者,将驻新疆伊犁的索伦、锡伯、察哈尔、厄鲁特四营也列为八旗。但他们与满蒙八旗有很大的不同。一是待遇不同,满蒙八旗官兵除俸饷银外,还岁支粮料折银、本色口粮、马料等项。而索伦四营除轮驻卡伦空蓝翎支本色粮外,其余官兵只有俸饷银两。如四营佐领岁支俸饷银105两。满蒙八旗佐领岁支俸饷银105两以外,尚有粮料折银146. 3两,本色粮19.6石,马料12.3石。比索伦四营佐领的俸饷优裕得多。再一个区别是索伦四营的兵丁参加屯田生产,这和满蒙八旗参加屯田生产的仅是“闲散余丁”是不一样的。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96.11

本书从古代、近代到当代,系统地记述了新疆屯田的过程及历史背景,从政治、经济、军事、民族、文化的角度,研究与探索上述诸问题.重点研究在西域兴屯田,西域安,丝绸之路畅通;相反,废屯田,西域乱,丝绸之路阻绝的历史规律。 在划分古代、近代、当代三个时期申,近代屯田,本应从1840年鸦片战争后算起,但为了保持清代新疆屯田史的完整性,不致使其割裂开来,使读者能系统、全面了解清代新疆屯田情况,所以就把清代后期新疆屯田也列入古代屯田范围中一并记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