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屯(兵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1010
颗粒名称: 军屯(兵屯)
分类号: F329
页数: 2
页码: 195-196
摘要: 即以汉族士兵组成的绿营兵丁屯田,这是新疆清代屯田的主要力量。绿营虽是清代的正规军,但其地位远在八旗之下。因此,屯田、运输等庞杂艰苦的军事任务,主要由绿营兵丁承担。军屯是清代屯田的主要力量。每卒一般授田20亩,每屯士兵百名,种田2 000亩上下。《清史稿•食货志一》卷120记载: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定章百兵一屯,地亩人二十,分小麦十一,谷七,青稞豌豆各一”。乾隆三十二年(1766年)木垒……
关键词: 军屯 新疆 清代

内容

即以汉族士兵组成的绿营兵丁屯田,这是新疆清代屯田的主要力量。绿营虽是清代的正规军,但其地位远在八旗之下。因此,屯田、运输等庞杂艰苦的军事任务,主要由绿营兵丁承担。军屯是清代屯田的主要力量。每卒一般授田20亩,每屯士兵百名,种田2 000亩上下。《清史稿•食货志一》卷120记载: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定章百兵一屯,地亩人二十,分小麦十一,谷七,青稞豌豆各一”。乾隆三十二年(1766年)木垒“额定屯兵五百名,种地一万亩”(《清高宗实录》)。实际上有的超过二十亩。由官给种子、耕牛、农具。每卒纳粮12—18石,视地肥瘠有差。屯田士兵,开始三年一轮,以后改为五年。“新疆各处屯防兵,均由陕甘二省绿营兵派往,向例三年更换,嗣改五年一换”(《清高宗实录》)。每人每月发饷银一两,而内地所发粮饷,家属支请如故。实际上,换班屯兵支领双份粮饷。所以许多士卒“故多乐往”(纪昀《乌鲁木齐杂诗》)。换班兵屯田弊病颇多,“初到时倶不能熟悉屯种,迨指教方熟,又届换班之期。其新换班之官兵到屯,一时不能有效”(《乌鲁木齐政略》)。以后又逐步改为携眷永驻,屯田戍边。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乌鲁木齐等处屯田连获丰收,余粮甚多。清廷谕令:“此项屯田,有情愿携带家口者,即行准其带往,伊等即有家口,则分地垦种,各安其业”(《清高宗实录》)。为了鼓励驻防屯兵携眷,清政府规定:凡屯兵搬眷到屯,费用官给,“每口每百里给盘费一钱二分,小口减半,每三名给车一辆(《清高宗实录》)。于是携眷驻防屯兵就迅速增加,从乌鲁木齐逐渐扩展到巴里坤、木垒、古城、精河、伊犁、哈密……等地。据《钦定新疆识略》等书载,道光年间各屯区携眷兵已达6 100余名。
  为了加强对军屯的组织领导,“调派武职以专其成,特置重臣以董其事”(《西域图志》)。新疆设有屯田总兵,负责屯田的管理;还有管屯副将、管屯参将、游击都司、守备、千总、把总、外委各员等,并有严格的奖惩制度。据《新疆图志》所载,到乾隆四十二年新疆屯兵达13 904人,种地283 108亩,岁获粮14. 3万余石,成为新疆军粮的主要来源。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96.11

本书从古代、近代到当代,系统地记述了新疆屯田的过程及历史背景,从政治、经济、军事、民族、文化的角度,研究与探索上述诸问题.重点研究在西域兴屯田,西域安,丝绸之路畅通;相反,废屯田,西域乱,丝绸之路阻绝的历史规律。 在划分古代、近代、当代三个时期申,近代屯田,本应从1840年鸦片战争后算起,但为了保持清代新疆屯田史的完整性,不致使其割裂开来,使读者能系统、全面了解清代新疆屯田情况,所以就把清代后期新疆屯田也列入古代屯田范围中一并记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