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鄯善、且末屯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0927
颗粒名称: 二、鄯善、且末屯田
分类号: F329
页数: 3
页码: 101-103
摘要: 本文记述了隋代鄯善、且末,在隋初原属吐谷浑之地。吐谷浑是鲜卑慕容部的—支,原居于徒河之青山(今辽宁义县境)。西晋末年迁至今青海省地区。
关键词: 鄯善 且末 屯田

内容

鄯善、且末,在隋初原属吐谷浑之地。吐谷浑是鲜卑慕容部的—支,原居于徒河之青山(今辽宁义县境)。西晋末年迁至今青海省地区。首领称可汗,都伏俟城(今青海湖西15里),以游牧为主,已有农业,有文字。隋初吐谷浑时常犯边,文帝派兵几度击败吐谷浑。
  公元591年吐谷浑酋帅夸吕死,子世伏继位,隋文帝曾以光化公主嫁之。597年世伏被杀,弟伏允继立,隋仍以光化公主妻之,“至是朝贡岁至”(《隋书•吐谷浑传》)。隋炀帝即位,接受裴矩经营西域的建议。609年,铁勒兵袭吐谷浑,隋炀帝命宇文述率兵西征吐谷浑,杨广亲临前方指挥,结果吐谷浑大败,伏允逃于山谷,隋降其众10万余人,得牲畜30万头。于是隋朝在“自西平(今青海乐都县)临羌城以西,且末以东,祁连以南,雪山以北,东西四千里,南北二千里”(《北史•吐谷浑传》)的吐谷浑故地设置了河源(今青海湖南境)、西海(今青海湖西岸)、鄯善(今罗布泊西南)、且末(今新疆且末)四郡。据《隋书•地理志》上载:“鄯善郡,大业五年平吐谷浑置,置在鄯善城,即古楼兰城也……统县二,显武、济远。”“且末郡,置在古且末城,……统县二,肃宁、伏戎。”隋即在此组织屯田。“谪天下罪人,配为戍卒,大开屯田”(《隋书•食货志>)。《资治通鉴•隋纪》是这样记载的:“癸丑,置西海、河西、鄯善、且末等郡,谪天下罪人为戍卒以守之。命刘权镇河源郡积石镇,大开屯田,扞御吐谷浑,以通西域之路。”《隋书•吐谷浑传》则说:对四郡“发天下轻罪徙居之”。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鄯善、且末等四郡,不仅进行了屯田,而且是“大开屯田”。其领导人是四郡总负责人卫尉卿、进位银青光禄大夫刘权。其任务是:“留镇西境”(《隋书•刘权传》),“扞御吐谷浑,以通西域之路”。
  其规模多大?是什么性质?留伊吾的王威也是银青光禄大夫,率军千余人,其规模4万亩上下。留驻且末、鄯善四郡的兵力,应数倍于伊吾,其屯田规模亦应大于伊吾。《中国经营西域史》在谈到鄯善、且末屯田时称:“规模宏远。”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否则,是无法完成“留镇西域”、“扞御吐谷浑”的任务的。鄯善、且末二郡,均居丝绸之路南道要冲,驻兵屯田是必然的,所以这里主要是军屯,同时还有附属于军屯的犯屯。“谪天下罪人为戍卒以守之”,就可以看出有“罪人”在此屯戍。且鄯善、且末均是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宜农宜牧的地方。在此进行屯田是非常适宜的。还有一个史料证明有犯屯,据《隋书•薛道衡传》载:大业五年,薛道衡上《高祖文皇帝颂》,“帝览之,不悦……帝令自尽,道衡殊不意,未能引诀。宪司重奏,缢而杀之,妻子徙且末,时年七十,天下冤之”。鄯善、且末确有犯屯,但其人数及规模有待进一步考证。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96.11

本书从古代、近代到当代,系统地记述了新疆屯田的过程及历史背景,从政治、经济、军事、民族、文化的角度,研究与探索上述诸问题.重点研究在西域兴屯田,西域安,丝绸之路畅通;相反,废屯田,西域乱,丝绸之路阻绝的历史规律。 在划分古代、近代、当代三个时期申,近代屯田,本应从1840年鸦片战争后算起,但为了保持清代新疆屯田史的完整性,不致使其割裂开来,使读者能系统、全面了解清代新疆屯田情况,所以就把清代后期新疆屯田也列入古代屯田范围中一并记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