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元代西域的医事制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医药学交流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0746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元代西域的医事制度
分类号: R-091
页数: 7
页码: 299-305
摘要: 元代基本上沿袭宋金的医事制度,但更趋于健全、完善。元代的太医院为全国最高医药行政机构,其管理人员及医生的职称虽然经多次变动,但医生的地位却均高于历代王朝。
关键词: 医事制度 医药学 文化交流

内容

元代基本上沿袭宋金的医事制度,但更趋于健全、完善。元代的太医院为全国最高医药行政机构,其管理人员及医生的职称虽然经多次变动,但医生的地位却均高于历代王朝。元代提高了太医院职权,太医院秩正二品,银印。“掌医事,制奉御药物,领各属医职”21。其职额,自中统以来,屡经更改。至治时,乃定为院使十二员(正二品),同知二员(正三品),金院二员(从三品),同金二员(正四品,院判二员(正五品),经历二员(从七品),都事二员(从七品),照磨兼承发架阁库一员(正八品)。还有金史八人,译史二人,知印二人,通史二人,宣使七人。
  太医院领导的单位很多。一为广惠司,“掌修制御用回回药物及和剂以疗诸宿卫士”22,设卿四员(正三品)、少卿二员、丞二员、经历一员、知事一员、照磨一员,其所属有大都回回药物院、上都回回药物院各一所,掌回回药事。每院有达鲁花赤一员、大使一员、副使一员等职。二为御药院,“掌受各路香贡,诸番进献珍贵药品,修造汤煎”23,设有达鲁花赤一员(从五品)、大使二员(从五品)、副使三员(正七品),还有直长一员、都监二员等职。三为御药局,“掌两都行院药饵”。大德时分立行御药局以后,“但掌上都药仓之事”24,设有达鲁花赤一员(从五品)、局使二员(从五品)、副使二员(正七品)等职。四为行御药局,“掌行院药饵设有达鲁花赤一员(从五品)、大使二员(从五品)、副使三员(正七品)等职。五为御香局,“掌修和御用诸香设有提点一员(从五品)、司令一员等职。以上五单位大体均以为皇室服务为主。六为大都惠民局,“掌收官钱,经营出息,市药修剂,以惠贫民”27;又有上都惠民局,职责同前,均设有提点一员(从五品)、司令一员等职。又诸路总管府,各设有惠民药局提领一员。以上各单位,大抵以便利人民为主。七为医学提举司,“掌考校诸路医生课义,试验太医教官,校勘名医撰述文字,辨验药材,训诲太医子弟,领各处医学”28,设有提举一员(从五品)、副提举一员等职。在各路较重要的地区,大概还授给适当人员以“提举管内医学”的兼衔。又诸路总管府各设有医学教授一员。
  此外,医学博士的名称也还存在。八为官医提举司,“掌医户差役词讼”29。在大都、保定、彰德、东平四路各置一所,均设有提举一员(从五品)、同提举一员、副提举一员。河间、大名、晋宁、大同、济宁、广平、冀宁、济南、辽阳、兴和十路各置一所,均设有提举一员(从五品)、副提举一员。卫辉、怀庆、大宁三路各置一所,均设有提举一员(从五品〉。河南、江浙、江西、湖广、陕西五省各置一所,均设有提举一员(从六品)、同提举一员,副提举一员等职。以上各单位,以推进医学教育和处理医学生员免役事宜为主。
  太医教官(即太医品秩)凡十五阶,即保宜大夫、保康大夫(以上从三品)、保安大夫、保和大夫(以上正四品)、保顺大夫(从四品)、保冲大夫(正五品)、保全郎(从五品)、成安郎(正六品)、保和郎(从六品)、成全郎(正七品)、医正郎(从七品)、医效郎、医候郎(以上正八品)、医痊郎、医愈郎(以上从八品)。其授官在正三品以上者,不限于此阶。
  此外,集贤院领导的单位中,有饮膳太医,储政院所属有典医监领东宫太医、修和宫禁药饵”30,设达鲁花赤二员(正三品)、卿二员、太监二员、少监二员、丞二员、经历一员、知事一员、吏属十八人。典医监,领一司二局,一为广济提举司,“掌修合药饵以施贫民”31,设达鲁花赤一员、提举一员、副提举一员;二为典药局,掌修制东宫药饵,设达鲁花赤一员、大使二员、副使二员、直长二员;三为行典药局,“掌供奉东宫药饵。这些都是服务宫廷和承太子使令的医官。另外,中书省有省医三人,刑部有部医一人,枢密院有院医二人,御史台有台医二人。江南诸道行御史台也有台医,大宗正府有医生一人。这一类职司,都是为机关保健而设置的。在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元政府在各地设立专为军人医疗服务的安乐堂。
  对医学教育,元代政府也很重视,从中统三年(公元1262年)起,在各地建立医学校。至元九年(公元1273年)设有专门管理医学教育的医学提举司,凡各地医生的考核、选拔、医书的编审、药材的辨验,都属其职责范围,而医学提举司又由太医院领导。关于医学教育实施的办法,大抵医学生员,就各路府受学,每岁由医学提举司,拟定十三科疑难题目,呈由太医院转下诸路医学校教授,令医学生员依式习课,年终置薄解送提举司以定其优劣,每三年选试一次,于是年之八月内,先由各路总管府考试十三科经论,中试者次年二月赴大都省试;其试验者着重考校医经文字,辨验诸药产地、性味;合试经书,则有《素问》、《难经》、《圣济录》、《本草》、《千金翼方》等。考试中选者,分别补充太医承应,当时极重其选,故多名医33。元代医学校有十三科,后合并为十科,其中较突出的是出现了正骨科。为保证较高的教学质量,元代不仅如上所述注重对学生的严格考核,而且对各级教师也同样实行考核奖惩制。这些措施的实施,为元代医学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外,为了避免庸医伤人,从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起,元政府实行医生考试制度34。规定每三年一试,其试考校医经、辨验药性,合试经书主要为《素问》、《难经》、《本草》、《千金方》等。至元九年(公元1272年)各路设“医学提举司”,掌管考核医生、试验在职医官、培养学生,领导各路医学等工作。延祐三年(公元1316年),规定每位医生必须精通十三科中的一科,并要经过内外郡县的医学考试,及格者才能行医;凡充任太医和郡县医官的人,也要经过考试合格方可任职。
  在加强药品管理方面,元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禁止卖毒药。元代统治者为了防止汉族人民的反抗,误服毒药,所以下令禁卖毒药。在至元五年(公元1268年)下令禁卖的药物有乌头、附子、巴豆、砒霜以及各种坠胎药等。至元六年(公元1269年)禁止假冒游行货药。至大四年(公元1311年)除禁乌头、附子、巴豆、砒霜四种外,又增加了大戟、芫花、黎萎(芦)、甘遂、侧子、天雄、乌喙、莨菪等。在延祐六年(公元1319年)禁止玩弄蛇虫畜兽、聚众售药,违者处以重罪35。
  据此可知,元代在医事制度、医药管理、医学教育方面的制度都极其健全。这种完善的医事制度,促进了元代医药学的进步。
  元代医学教育多交地方主办,公元1262年太医院大使王犹建议在全国各路设立医学,各州及大多数县也设立了医学。上州、中州的医学设教授,下州设学正,县设教谕,管理各级医学教育。
  作为元代疆土之内的西域,也必然遵循元王朝的各项医学法令,在各州、县设置相应的医事机构。
  元代,在西域广袤的地面上,主要生活着三个兄弟民族。北部阿尔泰山、额敏河一带,是蒙古族游牧的场所。西北部的阿里麻里、海押立和普剌等地,主要居民是哈剌鲁人(即唐代的万逻禄,是突厥的一部分),当这些地区归附蒙古政权以后,不少蒙古人也迁移到这里。天山南北的其他地区,主要居民是维吾尔族。以哈剌火州和别失八里为中心的东部地区,原来是高昌回鹘所在地,元代把这一带称为畏兀儿地面,居民则称为畏兀儿人。西南部原为葱岭回鹘,元代这一带地区的居民没有统一的共同体称呼,而是按其所生活的地区分别称为斡端人、可失哈耳人等。在畏兀儿地面以东,还有一个叫做哈密里的地方,就是今天的哈密,其居民被称为哈密里人。公元13世纪初,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后不久,畏兀儿和哈剌鲁的首领就先后前来归附。公元13世纪20年代末蒙古军队出征西辽,葱岭东西维吾尔居住的地区都归于蒙古政权统治之下。成吉思汗死后,西域被分封给窝阔台和察合台,但畏兀儿、哈剌鲁以及哈密里等的首领,仍享有统治本部人民的一定权力。蒙可汗即位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建立三处行尚书省,其中之一称为别失八里等处行尚书省,其管辖的范围主要应即是西域。元朝政府为加强对西域的管理,先后设立了宣慰司、元帅府、都护府、按察司等行政机构,计亩征税,发行交钞。在忽必烈统治后期,窝阔台系和察合台系诸王发动对中央政府的叛乱,控制了西域大部分地区,与元朝中央政府对峙。此后双方时战时和。尽管在交战时期,窝阔台系和察合台系诸王仍然承认元朝皇帝是最高统治者,西域广大地区(包括察合台系和窝阔台系诸王控制的地区在内)与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医药联系,一直没有断绝过。据《元史•地理志》卷六十三,西北地附录记载:“畏兀儿地(至元二十年,立畏兀儿四处站及交钞库),可疾宁、可不里、巴达哈伤、途思、忒耳迷、不花剌、那黑沙不、的里安、撤麻耳干、忽毬、麻耳亦囊、可失哈耳、忽炭、柯散、阿忒八失、八里芒、察赤、也云赤、亦剌八里、普剌、也迷里、阿里麻里(诸王海都行营于阿力麻里,盖其分地也。自上都西北行六千里,至回鹘五城,唐号北庭,置都护府。又西北行四五千里,至阿力麻里。至元五年,海都叛,带兵南来,世祖逆败之于北庭,又追至阿力麻里,则又远遣二千余里,上令勿追,以皇子北平王统诸军于阿力麻里以镇之,命丞相安童往辅之。)、哈剌火州、鲁古尘、别失八里(至元十五年,授八撤察里虎符,掌别失八里畏兀城子里军站事。……十八年,从诸王阿只吉请,自大和岭至别失八里置新站三十。二十年,立别失八里、和州等处宣慰司。……二十三年,遣侍卫新附兵千人屯田别失八里,置元帅府,即其地以总之。)、他古新、仰吉八里、古塔巴、彰八里(至元十五年,授朵鲁知金符、掌彰八里军站事。)”36。元代这些西域的地名,大部分是现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所辖地区。据《中国古今大辞典》对其中部分地名的考证,“可失哈耳”即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别失八里”即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吉木萨尔县37,“阿里(力)麻里”即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38,“也迷里”即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额敏县等39。
  从《元史·地理志》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元朝政府在西域也和其他边疆地区一样进行了有效的统治,如设官府、置驿站、建军站、立屯戍,行交钞、置局织造、计亩收税、有了自然灾害也由内地拨粮放赈济(如公元1278年别失八里一带发生饥荒,元政府曾拨款赈济;公元1286年,又派侍卫新附兵千人屯田别失八里,并置元帅府管理屯田事务)。同样,元代的医事制度、医药管理、医学教育等医学法令也在西域得到推行,为西域培养了大批优秀医生,促进了西域医药学,尤其是维吾尔族医学的发展。而维吾尔族医家安藏翻译中医经典著作《难经》、《本草》等书的事实正是元代在西域地区发展医学教育的有力证据之一。据《新元史》记载:安藏,字国宝,元代畏兀儿人,世居别失八里,尝奉旨将《尚书》、《资治通鉴》、《难经》、《本草》等著作,翻译成畏兀儿文以进@。从此,维吾尔族人民有了本民族文字的中医药经典著作,为畏兀儿人民学习中医药知识铺平了道路,安藏也为西域的医药学教育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被安藏翻译的这些医学经典著作,正是元朝政府规定医学生必修的《素问》、《难经》、《圣济总录》、《本草》、《千金方》等医学课程中的一部分。试问,如果西域没有医学校,没有医学生,没有医学教育的话,医家安藏又何必要奉旨进行医学经典著作的翻译工作呢?因此,我们从安藏翻译中医药学经典著作的事实中可以看出,元代的各项医事制度、医药管理、医学教育制度等都在西域得到了充分地贯彻实施。而这些医学制度在西域的实施,促进了西域的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促进了元代丝绸之路医药学的密切交流。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医药学交流研究

《丝绸之路医药学交流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94年12月

“丝绸之路”是对远古以来连接亚洲、非洲、欧洲的东西交通道路的雅称。它不仅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通商之路,而且是东西方文化交流之路,是人类历史上的大动脉。世界历史上的许多重要事件,就发生在这条道路上或其周围地区。几千年来,它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而且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它将继续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和积极的推动作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