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五代十国辽夏金时期中原与西域医药学交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医药学交流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0731
颗粒名称: 第四节 五代十国辽夏金时期中原与西域医药学交流
分类号: R-091
页数: 4
页码: 219-222
摘要: 五代十国辽夏金时期,虽然中原出现了暂时的分裂,同时出现了几个封建政权并存的割据局面,但回鹘与内地汉族、契丹族、女贞族人民都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关键词: 医药学交流 医药学 文化交流

内容

五代十国辽夏金时期,虽然中原出现了暂时的分裂,同时出现了几个封建政权并存的割据局面,但回鹘与内地汉族、契丹族、女贞族人民都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文化交流和贸易规模比以前更大了,以乳香的贸易为例,从西域一次运往中原的乳香就竟达三万一千多斤52,数额之大前所未闻。据《册府元龟》卷九十二记载:同光二年(公元924年)四月,西域回鹘政权给五代政权赠送硇砂、星矾、羚羊角等药物,数量不详53;应顺元年(公元934年)正月,西域回鹘地方政权又给五代政权赠送硇砂、羚羊角等药品,数量不详54;在天福三年(公元938年)三月,西域回鹘地方政权给中原五代各政府赠送大鹏砂、硇砂、腽肭脐、羚羊角等药品,数量不详在开运二年(公元945年)二月,西域回鹘地方政权又给中原五代详56;在乾佑元年(公元948年)五月,西域回鹘地方政权给中原五代政府赠送硇砂、羚羊角等贵重药品,数量不详在广顺元年(公元951年)二月,西域回鹘地方政权又向中原五代各政府赠送大琥珀三十颗,梧桐泪、药香三百九十斤58。从上述记载中可以看出,在五代十国时期西域回鹘族人民和中原五代十国的汉族人民有着密切的医药学交流。
  西域回鹘族人民栽培的西瓜,据《陔余丛考》卷二十三记载59,从五代开始引种入中原。西瓜味甘性寒,有解渴消暑,治热性病的效果,医药界称之为“天生之白虎汤”。据《本草纲目•果部》第三十三卷记载:“西瓜,〔释名〕寒瓜。〔集解〕瑞曰:契丹破回纥,始得此种,以牛粪覆而种之。结实如斗大,而圆如匏,色如青玉,子如金色,或黑麻色。北地多有之。时珍曰:按胡峤陷虏记言,峤征回纥,得此种归。名曰西瓜。则西瓜自五代时始入中国。今则南北皆有,而南方者味稍不及,亦甜瓜之类也。二月下种,蔓生,花、叶皆如甜瓜。七八月实熟,有围及径尺者,长至二尺者。其棱或有或无,其色或青或绿,其瓤或白或红,红者味尤胜。其子或黄或红,或黑或白,白者味更劣。其味有甘、有淡、有酸,酸者为下。陶弘景注瓜蒂曰,永嘉有寒瓜甚大,可藏至春者,即此也。盖五代之先,瓜种已入浙东,但无西瓜之名,未遍中国尔。其瓜子曝裂取仁,生食,炒熟俱佳。皮不堪啖,亦可蜜煎,酱藏。颂曰:一种杨溪瓜,秋生冬熟,形略长扁而大,瓤色如胭脂,味胜。可留至次年,云是异人所遗之种也。瓜輒,〔气味〕甘、淡、寒、无毒。瑞曰:有小毒。多食作吐利,胃弱者不可食。同油饼食,损脾。时珍曰:按延寿书云,北人禀厚,食之犹惯;南人禀薄,多食易至霍乱,冷病终身也。又按相惑志云,食西瓜后食其子,即不噫瓜气。以瓜划破,曝日中,少顷食,即冷如水也。得酒气,近糯米,即易烂。猫踏之,即易。〔主治〕消烦止渴,解暑热,(吴瑞)。
  疗喉痹(汪颖)。宽中下气,利小水,治血痢,解酒毒(宁原)。含汁,治口疮(朱震亨)。〔发明〕颖曰:西瓜性寒解热,有天生白虎汤之号。然亦不宜多食。时珍曰:西瓜、甜瓜皆属生冷。世俗以为醍醐灌顶,甘露洒心,取其一时之快,不知其伤脾助湿之害也。真西山卫生歌云:“瓜桃生冷宜少餐,免致秋来成疟痢。”是矣。又李鹏飞延寿书云:防州太守陈逢原,避暑食瓜过多,至秋忽腰腿痛,不能举动。遇高助教疗之,乃愈。此皆食瓜之患也,故集书于此,以为鉴戒云。又洪忠宣松漠纪闻言:有人苦目病。或令以西瓜切片暴干,日日服之,遂愈。由其性冷降火故也。皮,〔气味〕甘、凉、无毒。〔主治〕口、舌、唇内生疮,烧研噙之(朱震亨)。〔附方〕闪挫腰痛,西瓜青皮,阴干为末,盐酒调服三钱(摄生食妙方)。瓜食过伤,瓜皮煮汤解之。诸瓜皆同(事林广记)。瓜子仁,〔气味〕甘、寒、无毒。〔主治〕与甜瓜仁同(时珍)。〔编者按:据《本草纲目•果部》第三十三卷记载,甜瓜子主治腹内结聚,破溃脓血,最为肠胃脾内壅要药(别录止月水太过,研末去油,水调服(陈藏器);炒食,补中宜人(孟诜);渍肺润肠,和中止渴(时珍)60。〕可见在五代十国时期,西域回鹘族人民栽种的西瓜被引种到中原,并被作为药品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疗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医疗效果。
  据《新五代史•四夷附录第三》卷七十四记载:“回鹘,……其地出玉、牦、绿野马、独峰驼、白貂鼠、羚羊角、硇砂、腽肭脐、金刚钻、红盐于阗,……晋天福三年,于阗国王李圣天遣使者马继荣来贡红盐、郁金、牦牛尾、玉㲲等。” 62其中羚羊角、硇砂、腽肭脐、红盐、郁金等均为西域地产的名贵药材。从上述历史资料中不难看出,在五代十国时期,通过丝绸之路,西域的医药学知识和各种药材,源源不断地流传到中原,丰富了中医药学知识内容。
  在辽夏金时期,西域的回鹘族人民与契丹族、党项族、女贞族人民也有密切的医药学交往。如公元1001年(统和十九年)1月,西域回鹘政权向辽政府“进梵僧名医”63,说明西域回鹘族医生已到辽朝地区进行医疗活动,促进了回鹘医学和契丹族医学的交流;此外西域的吐谷浑族医学家也通过丝绸之路,到辽朝统治地区进行了大量的医疗活动。如直鲁古,为吐谷浑人,世代医家,幼年时被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所收养,长大之后成为辽代有名的医学家,他以针灸而驰名辽代,官职太医给侍,撰有《针灸脉诀书》一卷。直鲁古这位西域的针灸医学家在辽朝统治区从事针灸为主的医疗活动,并撰写有针灸方面著作,可谓是五代十国辽夏金时期丝绸之路医药学交流的典型人物之一。女贞族建立的金朝与西域的回鹘、西夏地方政权之间也有着密切的医疗活动交往。如据《金史•西夏传》记载大定八年正旦,西夏派人到金朝奏告使殿前、太尉芭里昌祖等人,西夏仁宗赵仁孝奏章乞求金朝派良医为得敬治病。金朝政府派保全郎(从六品医官)王师道持银牌去西夏为得敬治病,在医官王师道去西夏之前,金朝统治者告戒他,到西夏之后,如果得敬病势重,则绝对不要轻易治疗;如果有治愈的把握则积极治疗,限期一月治愈而归。王师道到西夏后,经过诊视,认为可治愈,就立即进行治疗,使西夏得敬疾病痊愈,并按期归回金朝。这一记载说明在金朝统治中原时,中原的医学家们也通过丝绸之路到西域进行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医疗活动,促进了西域和中原的医药学交流,为西域各族人民的身体健康作出了贡献。
  总之,五代十国辽夏金时期,通过丝绸之路,西域的地产药材源源不断地流传到中原,丰富了中药学知识;西域的回鹘族名医和吐谷浑族名医直鲁古到辽朝统治地区进行了广泛地医疗活动,促进了各民族医药学的交流,充实和丰富了中医学的部分内容;中原的医学家们也到西域进行了广泛的医疗活动,促进了西域和中原的医药学交流,促进了西域民族医药学的发展。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医药学交流研究

《丝绸之路医药学交流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94年12月

“丝绸之路”是对远古以来连接亚洲、非洲、欧洲的东西交通道路的雅称。它不仅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通商之路,而且是东西方文化交流之路,是人类历史上的大动脉。世界历史上的许多重要事件,就发生在这条道路上或其周围地区。几千年来,它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而且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它将继续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和积极的推动作用。

阅读